動能 動能定理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動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動能。
制中動能的單位是焦耳(j);動能是標量,是狀態量。
(3)正確理解和運用動能公式分析、解答有關問題。
2.掌握動能定理:
(1)掌握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的計算,理解“代數和”的含義。
(2)理解和運用動能定理。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重點是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2.動能定理中總功的分析與計算在初學時比較困難,應通過例題逐步提高學生解決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動能定理進一步加深功與能的關系的理解,讓學生對功、能關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這是本節的較高要求,也是難點。
三、教具
投影儀與幻燈片若干。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初中我們曾對動能這一概念有簡單、定性的了解,在學習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關系之后,我們再進一步對動能進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這一概念及其與功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設計
1.什么是動能?它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主要是初中知識回顧,可請學生舉例回答,然后總結作如下板書: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它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
下面通過舉例表明:運動物體可對外做功,質量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物體對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強。所以說動能是表征運動物體做功的一種能力。
2.動能公式
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定量關系如何呢?我們知道,功與能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做功來研究能量。外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運動而具有動能。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個途徑研究一個運動物體的動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