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蘇軾,理解作品思想內容,把握詞中抒發作者的豁達胸襟。
2、體會詞中包含的人性哲理。
【教學重點】:理解作品思想內容及詞中所抒發的曠達胸襟。
【教學難點】:領會詞中抒情特點及從生活小事去領悟人生哲理及隱喻手法運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
①標題《定風波》蘇軾
②蘇軾生平簡歷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學家,書畫家。
嘉祐元年(1056),蘇軾首次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蘇轍同榜進士。嘉祐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其間因與王安石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罪,即“烏臺詩案”下獄,被釋后,謫貶黃州。(一起一落)元祐元年(1086)舊黨執政,蘇軾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二起二落),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后被派穎州、揚州、定州。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革新。紹圣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蘇軾這次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三起三落)。直到宋徽宗繼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蘇軾坎坷的一生有這樣兩句詩形容“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