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場所必須從課堂走向社會、走向地方,學習內容的載體也必須從教科書轉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實際。因此,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堂外的,蘊藏與社會地方生活之中的課程資源,直接影響到這一課程的有效實施,這對教師課堂講授的傳統角色提出了挑戰。而《橋》一課利用了泰安地方富傳說的仙人橋, 《唱響心中親情的歌》也利用當地慶祝用的腰鼓紀念外婆.開發地方課程資源不僅要*學校和教師,還需要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地方和家長的支持。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與家長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建立密切聯系。
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與方式:
⒈ 與地方教育人才建立廣泛聯系,采用講座、開課、展演、座談、組織活動等多種方式,使之參與學校的教育。
⒉ 學校與地方的藝術組織、機構相互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
⒊ 參觀地方的藝術展覽,參與地方的藝術活動(電影、文娛晚會、慶典活動等),使課內外的藝術教育有機結合。
⒋ 充分利用的雕塑、建筑、市民廣場、綠化等資源,豐富藝術教學的內容
如何利用地方課程資源
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就是編寫教材嗎?
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于人們常常誤認為教材就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甚至就是課程本身,所以在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時候就自然聯想到編教材、印教材和發教材。其實,這是對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一種狹隘的理解,甚至是一種誤解。
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并不能等同于編教材,或者說主要不是編寫學生統一使用的、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更多地采用活動形態以及為開展活動而提供給教師一些參考性的課程方案。否則,就可能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成為國家課程的翻版,一方面進一步加重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應有價值。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的是高度統一的國家課程,這為培養統一的國民素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種單一的國家課程開發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一方面,單一的國家課程開發模式不可能解決學校遇到的所有課程問題,課程的適應性差。特別是像我們國家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這一情況就顯得更為嚴重。另一方面,單一的國家課程開發模式不能很好地發揮地方、學校乃至社區獨特的優勢、傳統和辦學積極性,難以滿足他們的需要,造成大量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的閑置與浪費。此外,正如許多研究結果所表明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厭學、輟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礎教育課程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無法滿足他們帶有地域性和學校特點的發展需要,導致他們對于基礎教育課程產生陌生感和自卑感,從而喪失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設置,其目的就是要彌補單一國家課程的不足,發揮地方和學校的資源優勢與辦學積極性,滿足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不同需求與不同特點,使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既能促進國民共同基本素質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展。
風景優美的地方課文教案(通用8篇)
風景優美的地方課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多彩的風景》屬于"造型·表現"類型課。《多彩的風景》編寫意圖主要是借助自然風景及表現自然風景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掌握觀察自然色彩變化的方法,獲得表現自然色彩關系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自然界色彩變化與關系的審美感受與認識,并直接為第8課《絢麗的陽光》中印象派風景畫作品的欣賞做技術準備。
教材《多彩的風景》以觀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現象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自然界豐富的色彩變化,并思考它們形成的原因。引導他們感受、體會和解釋自然色彩造成的視覺印象,領悟藝術表現與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體會、理解寫實繪畫作品中色彩表現的方法,以及作者所表達的審美意境。對作品中的色彩、筆觸進行仔細地觀察、體會和比較,重點找出景物在色相、純度和明暗上的差別和細微變化,嘗試歸納不同景物的色彩傾向,分析這些顏色是怎樣協調統一在同一畫面空間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關系表達出的情感傾向。
作業最后落實在嘗試利用參考圖片或外出寫生,畫一幅寫實性的色彩風景畫。教材積極倡導學生在戶外色彩寫生練習,為此,提供了戶外寫生作畫的步驟和參考圖片。
"活動一"的設置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引導學生借助自然風景與攝影、繪畫作品,學會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關系。
"活動二"的設置更多立足于學生動手練習的過程中,在強化學生對自然色彩的觀察與分析的同時,培養學生表現自然色彩關系的繪畫表現能力。
多有趣的地方》課后拓展練習設計
招聘紅領巾生物角的管理員
招聘考試:
1、了解紅領巾生物角10分
A、 背誦課文
B、 完成:
紅領巾生物角是個有趣的地方。這兒不是江河,卻( ),不是山林,卻( )。小魚在水里( )著尾巴,( )著泡泡,花兒( )開放,小樹( )著風兒( )地搖。
2、你覺得紅領巾生物角還可以添置哪些生物?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