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在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由美國帶頭發起并迅速向全球發展。根據目前企業電子商務的運作情況和發展趨勢可將其劃分為二個應用層次:一是普通電子商務層次。主要表現為單個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網上商務活動。二是電子商社(E-business Community,簡稱EBC)層次。在電子商杜中,互聯企業通過Internet Extranet(企業外部網)、Intranet(企業內部網)和確保安全的虛擬專用網VPN等網絡手段和企業運作規則把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資源迅速組合成超越空間約束的統一經營實體,以最快速度推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電子商社是電子商務應用的高級階段�! ‰娮由虅赵炀土俗詣踊o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從而也改變了傳統會計運作的環境。隨著我國商務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子商務下的會計問題將會逐步顯現出來,以下十個問題僅是筆者的初步探索,以期拋磚引玉。一、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 任何會計理論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會計環境與實務基礎上的。電子商務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環境,也必然對會計選論帶來影響。如電子商社是建立在兩上的一個經濟組織,但無論從組織上還是地理上都是 一個虛擬企業,且在內部成員的組成和整個組織的存續時間上存在不穩定性,這給會計主體的認定、是否持續經營的判別帶來困難。傳統會計理論中的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將受到沖擊。又如被譽為新興數字經濟最大和最明顯推動力的數字化產品,不僅表現形式不同于傳統的物質資產,也無法用物質資產的方法對其進行會計確認與計量,傳統的會計要素理論及相應的計量原則需要發展。二、電子商務對相關會計法規的沖擊 傳統商務活動從簽約、履行合同到款項結算,伴隨業務過程的信息流、資金流等一般均以書面形式出現并由經辦人簽字確認,會計核算制度、會計結算制度、審計制度等均離不開這些原始資料。電子商務造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數字簽名代替了紙面簽名,這必然對傳統的適應于紙面交易的現行商業法規(包括會計法規)帶來沖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1)交易雙方身份認證辦法在會計上的確認,即制定為參與網上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認可的認證辦法;(2)電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會計上的確認,包括電子合同的規則與范式、構成有效電子書寫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條件;支持數字簽名和其他身份認證的手續規則;數字憑證合法性有效性的規定等等;(3)電子支付管理,即規定電子支付命令的簽發與接收規范以及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三、電子商務對傳統貨幣及其結算體系的沖擊 電子商務對企業傳統貨幣及其結算體系的沖擊是巨大的。傳統支票、現金的主導地位將逐步被數字貨幣所替代。數字貨幣是采用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在市場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貨幣單位來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它實際上由一組數字構成,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等內容,并以字節形式儲存在個人電腦中的數字價值單位 (DVU)。數字貨幣可以通過Internet從一個作為付款而提供的帳戶上下載,也可以用數字信用卡從網上購買。與數字貨幣相對應的金融機構,則是沒有銀行大廳沒有營業網點只有Internet站點的網上銀行 (或稱虛擬銀行)。數字貨幣的出現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種形形色色的舞弊行為的出現。如何保證自己的某些數據不被竊取,怎樣保證對方的真實性等安全問題將成為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最突出問題。四、數字產品的會計核算問題 在傳統商務活動中,諸如計算機軟件、報刊影視產品等是以實物產品形式出現,在會計上作為存貨以歷史成本原則對其進行確認和計量,進行進、銷、存數最金額核算并反映到會計報表上。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數字產品已超越了資源限制的約束,數量和內容可無限制地復制,按實物產品方式?quot;映資產價值失去意義。在具體會計核算上,這些產品無法反映具體存貨數量和金額,只有銷售數量和銷售額。數字產品的廣泛應用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并必將成為未來的遁要產業之一,因此,會計界需要從會計理論到實務:包括會計準則)對數字產品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研究。五、建立網上實時會計報告模式問題 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一般指企業對外提供會計報告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揭示方式。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礎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還實時信息,是提供綜合信息還是明細信息,具向債權人、投資者提供還是面向社會大眾提供,技術限制已不復存在,建立網上實時報告模式成為可這給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表現在會計報告的目標上,傳統會計報告模式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員經營責任的信未來將更側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相關息;(2)表現在會計報告周期上,建立在分期假設成本--效益原則約束之上的定期報告模式,將被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實時動態報告模式所替代;表現在會計報告要素上,傳統模式把會計報告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幾大多已無法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劃細會計報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事項的即時信息是發展趨勢;(4)采用上述網上實時報告模式,還須研究如何通過會計法規和準則來規范和約束報告司的會計行為,以及如何進行網上審計等問題。六、會計的國際化問題 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的電子商務,本質上是全球性的。近幾年來在美國的推動下,WTO、APEC、OECD等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相繼發表了電子商務文件,國際電子商務框架正在形成,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將面臨深刻變革。另外,電子商務也給多國企業合作、國際證券市場等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運作空間。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會計準則的國際差異提出挑戰,不同的會計準則反映不同的會計信息,如果這種差異需要投資者、合作雙方甚至多方在網外經過特殊調整后才能解決,將影響電子商務作用的發揮。因此,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日益臨近和電子商務應用的日益普及,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再過份強調會計準則的本國特色,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七、網上稅收征管問題 電子商務潛在的交易速度和難以駕馭性也給稅收征管帶來了新的問題。在Internet上安排一個不可追蹤的網點易如反掌這使網址寫供貨路線或消費活動實際發生的位置之間的聯系相當模糊。尤其對于可以實現網上運輸的數字化產品的交易,稅務機關更是無法對交易進行追蹤。另外,網上營銷公司其營業場所、人員規模非常有限,甚至可以是虛擬的,而實際上公司的業務范圍、規模卻可無限發展,我國某市就道過一起樣的公司利用網土銷售偷稅案。因此,如何在網上征稅、如何監管企業在網上的避稅甚至逃稅行為是開展電子商務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八、網上審計問題 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電子商務環境,也完全改變了傳統審計的環境,審計人員將面臨以下問題:(1)如何對網上公司、虛擬公司進行審計。在這些公司中,傳統書面資料形式的審計線索變得殘缺不全,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己很難跟蹤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審計人員必須學會利用網上用數字形式提供的審計線索進行審計;(2)面對實時會計信息系統,今后審計的工作重心需要從對綜合會計報告的審核轉移到對原始會計資料的審核方面;(3)面對網上實時報告模式,需要研究實時審計問題。九、內部控制職能的擴展問題 傳統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屬于企業財產管理制度,控制的重點是內部職能部門和人員,這與傳統企業營運場所和環境的相對獨立性有關。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每個企業都是網上的一個點,其開放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網上公司和虛擬公司,己沒有地域和時空的概念。因此,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容和重,點將發生重大變化:(1)內部控制更依賴于技術控制;(2)內部控制將從Internet擴展到Exbanet范圍內,并面向Internet進行全方位控制;(3)由于網上交易能在瞬間完成,并且網絡本身也時刻面臨著安全威脅,尤其是數字貿易過程不記名也無法追查 (網上隱私保密的需要),大額資金通過網絡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既方便也難以察覺和無法追查。因此,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經營風險、資金風險大大提高,將成為內部控制的重點。十、財務軟件的發展問題 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會計的運行環境,也改變了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財務軟件的應用環境。電子商務環境中的財務軟件必須是建立在Internet、Exbanel和基礎上的。從網上查閱到的資料顯示,美國的許多商品化財務軟件和管理軟件已實現了這一目標。因此,我國的現行財務軟件面臨著提升到網絡財笨軟件階段姑任務。具體地說:(1)從基于PC、局域網和中小型數據庫平臺的桌面財務軟件發展到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的、客戶終端Web化的網絡財務軟件;(2)從以記帳憑證為入口的核算型會計軟件發展到以網絡實對業務數據為人口的企業管理一體化軟件,從信息的產生、收集到發布實現網上一體化;(3)網絡財務軟件的核心是處理好財務與業務在網上的協同問題,包括在Inbanet內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業務協同,在Exbanel內與電子商社各關聯方的業務協同,以及在Internet上與社會各部門如網上銀行、網上保險、網上稅務、網上海關的業務協同,,通過信息流支配企業物流和資金流。參考文獻:[l]Don Tapscott, Alex Lowy, David Ticoll.止陳勁,何丹譯·數字經濟藍圖:電子商務的勃興 [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與McGrw--Hill詛出版公司合作出版,1999.[2]J.Marc Chittum.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ies [J].Business America, 1998.Junuary(10)[3]Ernest D.Plock.Seeking Transparency for taxa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J].Business America, 1998,January.914--150[4] Jennifer Tallarice.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Electronic Commerce[J].Business America, 1998, January.(34一35)[5] 劉全利.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初步思考 [J].商業經濟與管理.1999.(4)[6]雷光男,黃斌.試論網絡公司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形響[J].會計研究.1999.(1)[7]陳少華.企業財務報告理論與實務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
應加強電子商務與稅收的研究
為什么電子商務這么"熱"、而且還可能會更熱?從以2000年4月初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的情況看,其原因很多。各國企業紛紛看好這個虛擬的大市場,為了在因特網的環境下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他們需要借助于電子商務增強本身的競爭力。各國政府為了搶占全球信息化的制高點,也需要通過電子商務來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全球公眾無論作為消費者還是作為投資者,則都希望從電子商務中大得實惠。這些情況的出現,歸根到底同電子商務具有現實的和潛在的優越性分不開�! ‰娮由虅张c傳統商務相比,具有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現實優越性。同時,電子商務還具有增加商貿機會、改變商貿模式、帶動經濟變革等潛在的優越性。 電子商務的優越性很大,但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創造一系列條件。這些條件可分"硬"、"軟"兩類。"硬"條件包括: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信息化程度,這是首要條件�,F行的電子商務是基于因特網的,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一個好的網絡平臺,就談不上什么電子商務網絡的容量、速度、特寬、互聯互通的情況/以及管理的有效程度,卻關系到電子商務的正常運轉。"電子商務一方面構成國良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又取決于企業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發展程度。企業內聯網、外聯網、網際網的發展至關重要。 信息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發展電子商務的又一個"硬"條件。電子商務涉及商務談判、資金劃撥等重要事宜,網絡運行必須安全可靠,保證不出差錯。應采取必要措施確保網絡的外部安全和內都安全。需研究開發商業密碼及其技術;加強密碼的管理。應防范網絡人侵行為,使電子商務有個安全可摧的環境。用戶身份識別和認證、電子支付系統、貨物配送系統等,也都是發展電子商務必不可少的"硬"條件。電子商務"軟"條件包括:一是法則與政策、標準與規范。電子商務有特殊的交易規范,啟動電子商務要從新建的法律、法規,制定必要的規則入手,既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又要符合國際需要,各國對此都非常重視。我國正在起草框架。二是政府約有效管理。電子商務能否成功既取決于企業的主動性,又取決于政府的協調管理,特別是政府與企業的有效合作。政府部門按照電子商務發展規律來管理,以保證商務的信譽度與靈活性,使其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 此外,知識產權與信息的保護、信用和信譽、人才的培養,也都是發展電子商務的"軟"條件。稅收的征收和繳納是屯子商務的難點。稅收的征收和繳納問題實際上是稅收征管問題。由于電子商務是在網上進行、跨國進行,很難確定交易地點,這對稅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課題。一是國與國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二是一國之內不同地區的稅收分配問題�! “l達國家駕非發達國家是不一致的,發達國家是居民地原則,即居民管轄權,國家把正在國內居住的所有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全都收入都予以征稅,而對非居民在國內的收入則不予以征稅,發達國家通常是正的國外收入凈值,這樣使他們稅收收入最大化。 而非發達國家是實行稅源原則,即收人來源地管轄權,以經濟活動場所為準,對其領土內的所有收入予以征稅,而居民在國外取得的收入不納稅;因為發展中國家往往有大量國外投資,實行這一原則可以使其稅收收入最大化。不同的經濟組織對上述兩原則也有不同的偏向,如經合組織和聯合國經濟組織分別偏重于居住地原則和稅源原則�! ‰娮由虅談t要求混合采用這兩種原則,建立公平、合理的稅收條約體制,為國際稅收體制奠定基礎。如何建立對發展中國家符合公平原則的國際稅收分配體制是要從本國利益出發,通過談判來爭取。而美國對電子商務采用零稅率決稅的立法,對發展中回家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我們要逐步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