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給輔導作業時,放在客廳的手機響了,起身去接了個電話,完后我又緊接著給一位朋友打了一個話。等我通完話后,正準備再回到書桌前給他講解作業題時。卻起身來到我的跟前問道:“媽 媽,你在跟誰打電話呀,怎么那么開心呢?”我聽了問話,回想剛電話里沒聊什么開心的事呀!孩子怎么這樣問呢?于是我對說,媽 媽只是跟一個朋友說幾句話而以,沒聊到什么開心的事呀!聽了不相信的問道:“那你剛剛面帶笑容,說話語氣那么愉快,不是有開心的事,那是什么呢?”哦!明白了,原來剛剛是看到我跟朋友通話時的表情和聽到我說話的語氣了。我對說:“那是一種打電話體現出最基本的禮儀。禮儀?那就是說你在裝著很開心的樣子對吧!追問道,顯然他對這禮儀一詞感到很陌生不理解,所以就崩出這個疑問來。雖然之前有跟他提過打電話要注意的一些禮貌用語,但真正還從來沒有深入的跟他聊過電話禮儀。我想今天就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跟聊聊這個話題吧!
于是我對說電話禮儀是一種打電話的禮貌表現,媽 媽只所以會以一種愉快的表現與對方通話,那是一種電話禮儀養成的一種自然習慣,若你感興趣,等寫完作業,媽 媽可以好好跟你聊聊,讓你知道什么叫電話禮儀。聽了來了興趣,趕忙點頭許應。
作業寫完后,迫不急待的讓我跟他談什么是電話禮儀。我問,打電話時是不是我們雙方都見不著對方呀?點點頭說:“是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對方的語氣上,聽出對方的心情和與你通話的意愿?當我問到這個時。稍停了片刻,應該在回想自己與他人通話時的情境,然后說:“是的,若對方說話不耐煩,我也就不想跟他聊了。”會給你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是不是?當我補充問時,猛點頭。那若對方用一種很愉快的心情,并讓你感受到他是面帶笑容的跟你說話,你還愿不愿意跟他聊呢?高興的回道:“當然愿意。”有可能還會給你帶來好心情是不是?聽我這一問,馬上回道:“哦!這就是電話禮儀對吧!”我說:“是的,但這只是電話禮儀中,在通話中間的一部份。電話禮儀還包括接通電時和電話結束后以及我們剛剛聊的通話中,共三個部份。“
這時顯然聽得不過癮,忙問,那開始接通電話時禮儀會有那方面呢?我說,在打通對方電話時,首先你要向對方問好,然后再自我介紹。聽了,用手做個電話形式學到:“媽 媽您好,我是。”是這樣嗎?我說是的,真是聰明,一說你就懂。那媽 媽問問你,若你打電話來時,正好媽 媽不在手機旁,電話被媽 媽同事接了,那你要怎么說?脫口而出,聽到不是你的聲音我就直接掛斷。我對著搖搖頭說:“這樣,就有失禮儀了,你應該對接電話的人說,謝謝叔叔或者阿姨,那我呆會再打來。若有急事就拜托他們給你傳達一下,但仍要說,謝謝兩個字。聽了馬上糾正道:”哦,我明白了,若我打給同學,同學不在,我就說謝謝叔叔或者阿姨。“嗯!還可以對他們說聲”打擾了“,這樣他們會覺得你很有禮貌,對你也就會有好感。你若聽到不是同學直接掛斷,那他們事后從你同學那查到是你,有可能還會讓你同學不再跟這么不禮貌的孩子來往。聽了應了聲:”哦!“
教孩子一些電話禮儀
接打電話禮儀教案范文(精選3篇)
接打電話禮儀教案范文 篇1
一、電話鈴響兩遍就接,不要拖時間。拿起呼筒第一句話先說“您好”。如果電話鈴響過四遍后,拿起聽筒應向對方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這是禮貌的表示,可消除久等心情的不快。如果電話內容比較重要,應做好電話記錄,包括單位名稱、來電話人姓名、談話內容,通話日期、時期和對方電話號碼等。
二、電話的開頭語會直接影響顧客對你的態度、看法。
通電話時要注意盡量使用禮貌用詞,如“您好”、“請”、“謝謝”、“麻煩您”等等。打電話時,姿勢要端正,說話態度要和藹,語言要清晰,即不裝腔作勢,也不嬌聲嬌氣。這樣說出的話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也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只要臉上帶著微笑,自然會把這種美好的、明朗的"表情傳給對方。特別是早上第一次打電話,雙方彼此親切悅耳的招呼聲,會使人心情開朗,也會給人留下有禮貌的.印象。電話接通后,主動問好,并問明對方單位或姓名,得到肯定答復后報上自己的單位、姓名。不要讓接話人猜自己是誰(尤其是長時間沒見的朋友、同事),以使對方感到為難。
接打電話禮儀教案范文 篇21、通話時間:不要在他人的休息時間之內打電話。如,每日上午7點之前,晚上10點之后以及午休的時間;也不要在用餐之時打電話。打公務電話,不要占用他人的私人時間,尤其是節、假日時間。
2、通話時間的長度:以短為佳,寧短勿長。一般限定在3分鐘之內,盡量不要超過這一限定。
3、通話內容要簡明扼要,長話短說,直言主題,力戒講空話,說廢話,無話找話和短話長說。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精選2篇)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 篇1
第七課 禮儀展風采
【教材解讀】
通過前三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與父母、老師交往的基本內涵,也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往、網絡交往等有了宏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與藝術,既是前幾個單元內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對前幾個單元內容的合理提升,四個單元是有機聯系的整體。
在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其中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與藝術是根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會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競爭、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誠信做人,等等。它已不僅僅是交往的品德與藝術問題,而是涉及到做人的根本問題。因此,本單元也是本冊教材的核心部分。
本單元的第二框是 “禮儀展風采”,本框由兩目組成,第一目是“因禮儀而優雅”,第二目是“社交禮儀abc”。
第一目“因禮儀而優雅”: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和小茅的事例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禮儀,隨后通過表演不同的立、坐、行等姿勢使學生親身體驗優雅禮儀帶給人的美感,使他們認識講禮儀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按禮儀要求去做的積極性。
第二目是“社交禮儀abc”:本目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入手,首先探討與同學、長輩、異性朋友相見時的社交禮儀;然后設計情境,讓學生思考在不同場景之下應具有什么樣的社交禮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禮儀問題,最后從民族大團結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禮儀習俗問題。
【三維目標】
禮儀教案優秀(精選13篇)
禮儀教案優秀 篇1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上課專心聽講有利于學好知識,教育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做到:眼看、耳聽、心想,注意力集中。
正文:
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你知道《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開始釣不到魚,為什么后來釣到了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認真看《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放《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或用幻燈片配上錄音)
二、教師分析:
小貓開始因為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蜻蜒,一會兒捉蝴蝶,所以釣不到魚。后來蜻蜒、蝴蝶又飛來了,它像沒看見一樣,一心一意釣魚,所以釣到了一條大魚。小貓一心一意地釣魚,這樣就叫精神集中,也叫專心。
三、過渡語:
小貓只有專心才能釣到大魚,我們學習知識也需要專心,尤其是在課堂上,我們更應該專心聽講
創設情境:分四組,每組發給一朵小紅花。在黑板上出示蘭蘭、圓圓、亮亮、樂樂、林林圖像。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紅花給誰戴。這五個小朋友在上課的時候,誰做得好,就給他(她)戴上小紅花。(放小品錄像《蘭蘭,好樣的》。沒有條件的可現場表演)
四、鏡頭一:
數學課上,老師在講課,同學們在認真聽,突然,外面傳來笑聲,蘭蘭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聽老師講課,圓圓卻往窗戶外看。
問:老師在講課時,外面傳來笑聲,蘭蘭是怎么做的?
(認真聽老師講課,不受其它聲音的干擾。)
五、鏡頭二:
語文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林林拿出畫片,悄悄地對蘭蘭說:“你看,我買的新畫片,多漂亮。”蘭蘭擺擺手,還是望著老師寫字。
禮儀教案(精選12篇)
禮儀教案 篇1
一、課題:《職場禮儀》
二、課時:微課程(10分鐘)
三、教學理念:人際交往是當今社會人們所面臨和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然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還應該掌握一定的`交往藝術。本節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努力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探索情景教學、合作學習的教學新理念,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學有所得,使每個學生的素質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實現素質教育。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文明交往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正確對待交往,學會尊重、寬容、平等待人,營造良好的人際空間,在交往中做個受歡迎的人。
2、能力目標:發展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交往與溝通的能力。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交往禮儀,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3、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交往禮儀的原則,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
教學重點:理解交往禮儀三原則
教學難點: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會靈活運用交往禮儀的三個原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五、教學過程:
1、 由課堂鬧劇情景導入,引出課題(設計意圖:由一個突發的鬧劇導入,讓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體驗人與人的交往,更容易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興趣)
2、 列舉三則小故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分析問題,以組為單位提出交往禮儀中的原則(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3、 歸納總結,在以上學生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完善并歸納分析結果。(設計意圖: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強調重點)
餐桌上的禮儀教案(精選2篇)
餐桌上的禮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情境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學會就餐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文明就餐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怎樣是文明用餐
教學難點:把學到的用餐禮儀運用到生活中去。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餐盤,筷子
學生:收集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們每天都在吃飯, 但是你真的會吃飯嗎,老師在課下做了一個調查,了解到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會吃,老師把一個同學的吃相錄了下來,那請孩子們 和老師一起來分析她有哪些不文明的舉止。我們一定要仔細看喲!
看錄像。
師生逐一分析鏡頭中不文明的舉止。從而引出本課
(二)講授
師:那剛才我們共同分析了這些同學在餐桌上的不文明的舉止,小朋友們表現得非常棒,老師以你們為驕傲。我們小學生正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文明就餐也是體現我們文明素養的一個方面,今天,這節課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餐桌禮儀(板書課題),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用餐禮儀呢?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做總結歸納:
(1)吃飯之前,先把手洗干凈。
(2)入座時應請長輩先坐,自己才可入座。
(3)入座后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
(保持上身挺直,雙手自然擺放在桌面邊緣,整個用餐過程都不能趴在桌上,腳踏在本人座位下。用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和用手托下巴都是不好的做法。)
模擬練習的用餐姿勢。先請一、二位同學到臺前用餐盤練習用餐的姿勢,一人練習,大家評議,全員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