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優秀教案 篇1
杜甫《登高》教案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學習對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三、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詩歌創作研究資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他祖上還有西晉著名將領、鎮南大將軍杜預。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學的轉折點。許多詩人都在詩中反映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唐帝國所帶來的巨大災難。杜甫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憂國憂民情懷的詩人,正因如此,他的詩被后人成為“詩史”。(見孟棨《本事詩》以及宋祁等《新唐書.杜甫傳》)杜甫生于712年,這首詩是他55歲時所作,詩人懷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計窘迫。登上高樓,個人悲愴與國家疾苦一齊涌上心頭,他寫下了這首詩。
2、誦讀
。ㄒ唬┱b讀全詩
。ǘ┖喗閯撟鞅尘
這首詩寫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時詩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個年頭,已經是一位飽經滄桑的五十五歲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重重創傷,感受到了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獨和生活的艱辛,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慷慨激越、動人心弦的七言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