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么。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利用教師小結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么。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借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要使用語言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并小結第一節內容。
小結: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讀懂每一節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分別講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