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3、通過實踐活動,發展與同伴合作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會從正面、側面、上面辨認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利用猜一猜、問一問等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創設情境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鯉魚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誰玩過搭積木的游戲?你用積木搭過什么?搭積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鯉魚泡泡就來和我們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戲。(板書)
二、動手實踐
1、在游戲之前,泡泡有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忙(出示實物),他給福娃妮妮照了幾張照片,可他分不清這幾張照片是從妮妮的哪一面照出來的,你能分出來嗎?(課件出示)
得出: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現在我們歡迎泡泡下指令,我們來搭小正方體塊。看誰搭得又快又正確。(出示)
一、(1)先橫著放3個。(2)在中間的方塊上放一個。看看你們搭得正確嗎?課件出示。
二、(1)先豎著放2個方塊。(2)左邊放1個方塊。(3)右邊再放1個方塊。看看你們搭得正確嗎?課件出示。
擺好后,你們發現了什么?(生:與剛才擺的一樣。)對!但泡泡下的指令一樣嗎?從中你又發現了什么?
得出結論:搭的時候盡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