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是太行山東麓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滹沱擦村而過,兩岸灘地肥美,它和鄰近的、等村莊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1958年由于修建崗南水庫,西柏坡和東柏坡等20個村莊被搬遷。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于1970年在距原址500米、海拔高于原址57米處復原建設。如今它依然是個風光秀美的山村,前面是碧波蕩漾的崗南水庫,后面是松柏蒼翠的柏坡嶺。
在毛澤東紀念館里,看著那倒轉的韶山地圖,本堅信科學的我,未免也為這應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注定產生了疑惑。看著那打滿補丁的睡衣,帶著滿滿的震驚,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又更深一層。看著那雙主席穿過的草鞋,瞬間又會覺得一國之主也“不過爾爾”,他沒有盛氣凌人之勢,沒有高高在上之感,反之有的只有親民愛民體民的深民形象。看著73歲高齡的他最后一次游長江之勢,感受到的不是他體力上的不支,而是它那不屈于時光的青春力量!他那不管時光荏苒,依舊閑庭信步的超凡自信,與對自身的無限追求!
當轉角走到毛主席在革命根據地的居住地時,看著用磚頭和泥土構造的房子里的那張土炕,想著那不是用來睡覺而是用來放書時,又有著對自己,對這個時代的懷疑,真的有人愛讀書到如此境界嗎?腦中回想起毛主席的話“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他一生視書如命,手不釋卷,是與書為伴的偉人,書以伴行,書以入眠,甚至書以如廁,直到臨終前夕都在看書。毛主席一生讀了不盡其數的書,因此他不僅具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知識,更具有多數人不具有的淵博的中國文史和社會短識,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