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導游詞 篇1
從大熊貓的區域面積分布圖,可以了解全世界大熊貓的分布,現在全世界大熊貓總數不超過1000只,而這些為數不多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岷山,邛崍,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五大山系。由此表可以看出四川是大熊貓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熊貓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脅,生活面積越來越小(僅1萬4千多平方公里),棲息地成破碎化,使熊貓種群之間不能夠相互通婚(繁衍),從而使得大熊貓始終掙扎在瀕臨滅絕線上。
看看大熊貓分布的沙盤模型,大熊貓的生活區域就一目了然了。大熊貓的分布南—美姑、西—洪壩、東—周至、北—白水江。為了讓大熊貓這一物種延續,截止20__年底,全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建立了33個,其中四川有27個,陜西5個,甘肅1個。從模型中可以看出,全國最大的大熊貓分布區在四川和甘肅交接的岷山地區,這里的自然保護區占了全國自然保護區的80%。臥龍自然保護區所處的位置處于邛崍山脈東南緣,是我國最大的幾個自然保護區之一。
臥龍自然保護區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區內最高處四姑娘山海拔高度為6250米,最低處為木江坪海拔1150米。這就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沙盤模型,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沙彎,它是整個臥龍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有4條河:正河、西河、中河、皮條河,在這些河流兩岸的五一棚、英雄溝等地都分布著大熊貓。因為沒有受到人為破壞,西河是全國熊貓體系最好,分布最廣的地區。五一棚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野外大熊貓的觀察站,中外大熊貓研究者曾在那里為大熊貓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而英雄溝則是臥龍自然保護區早期的大熊貓飼養場,后來,隨著大熊貓科研課題的不斷發展,飼養場搬至今天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