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知道心理品質、健康人格可以通過鍛煉得到培養,初步掌握鍛煉良好心理品質,培育健康心理的幾種途徑和方法。
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教材中介紹的鍛煉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質方面的強項和弱項,并提出轉化弱項的措施。
思想覺悟目標
認識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質方面進行鍛煉的必要性以及鍛煉的重點所在。
教學重難點
鍛煉道德和心理品質、加強品格修養的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健康包括哪兩方面?
(2)心理健康對于青少年有何意義?
導入 新課
心理健康對青少年的成長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個性趨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質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環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個人鍛煉的結果。鍛煉心理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學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學繼續保持和進一步提高。那該如何鍛煉心理品質,培育健康心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鍛煉心理品質、培育健康心理(板書)
(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板書)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這句話不全面。心理學家認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這是普遍的情況,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過高估價自己。這種人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強,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產生嫉妒心理,因而適應環境能力較差,易出現心情沮喪、牢騷滿腹而導致身心疾病。二是過低估價自己。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縮的表現,有自卑心理的人對外界的反應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極暗示。長期的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