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講話稿 篇1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大地迎來冬季時,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識又生疏。終歸,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別,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或許有人會問,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遵守法律,明哲保身;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禮貌、說話和氣、待人熱忱、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等道德行為和倫理規范,會令人滿足并受到贊揚。但有少數高校生連至少的社會公德都沒有。
一是表現在倫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內反映在:教室垃圾視而不見、墻上腳印無故出現、桌上涂寫、圖書撕頁、購飯插隊、水電奢侈等缺乏文明的傾向;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乘車無序、待人無禮、為所欲為、自私自利等社會公德的缺失行為。也有的高校生明哲保身,面對他人不文明的行為往往不聞不問、熟視無睹、甚至見怪不怪。
二是表現在法紀規范方面的意識不夠。譬如高校生劉海洋公園硫酸潑熊事務,曾一度引起社會轟動和高校反思。
三是在道德信仰上,一些高校生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人生信條,為謀求金錢和私利不擇手段,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實力較低,不能正視人生沖突,無力解除人生逆境。自殺和傷人事務并不罕見,缺乏健康、主動、向上的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