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書記的發言稿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一、勤勞致富做典型
在剛尋找致富門路的時候,我幾經摸索和對比,最后把思路鎖定在了養魚致富這個點子上。漁業是我村的傳統產業,有著輝煌的歷史,1958年獲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名的“養魚”獎狀。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漁業一度陷入低谷。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后,我得出了結論,我村漁業的低迷不在于本地的氣候、水源等自然資源不行,而在于市場不通、技術落后、規模不大等主觀因素。找到了原因,我再沒有遲疑,建魚塘、學技術、跑市場,起早摸黑,終于也得到了匯報,我的養魚規模一年比一年擴大,1998年,我的魚塘面積達到45畝,年純收入達10萬元以上。自己富裕了,我的思路也開闊了,我能夠成功,漁業也一定能夠振興,形成產業規模,不但我個人可以獲益,鄉里鄉親也可以共同致富。
二、危難之時不退縮
剛接手村支部書記時,村里是一團爛攤子,村民們干完自家的那點農活就無事可做,有的整天打牌賭博,為此發生的爭吵事件也時有發生。為了改變村風,我與村干部商量之后覺得要想改變村風,首先就得抓村里的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以制度管理人
首先多次召開村組干部、黨員大會,針對村里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制訂嚴格的各項管理制度,量化考核,獎懲兌現,并制訂了村級經濟發展計劃和村規民約,使村民有章可循,出現問題嚴格按村規民約進行處理。
2、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學習和實用技術的培訓。首先村里拿出4萬元資金修建了標準的黨建會議室,遠程教育b級站,我親自為所有黨員干部上黨課,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永保黨員的先進性,并通過各種形式傳授農村實用技術,我村黨員干部基本上掌握了一至兩門的農村實用技術,這樣一來,全村黨員干部以身作則,首先遠離了打牌賭博,搞起了家庭副業,給全村村民帶了好頭,村風明顯好轉起來,打架吵事的少了,養豬養魚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