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即將來臨,為了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小水滴培訓中心送給我們一個驚喜——搓湯圓,過冬至。
據說在周朝的時候以十一月為歲首,所以第一個節氣是冬至,民間的老人都說:冬至大過年。這一天很隆重,要搓湯圓,還要祭拜祖宗。
老師端來一盆準備好的糯米粑粑,把它弄成一小節一小節的,分給同學們搓,我們興致勃勃地開始搓湯圓了。老師拿來兩個竹篩擺在桌子上,讓我們把搓好的湯圓放在竹篩里。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一個個小團搓圓,搓好的湯圓就像珍珠一樣。老師說:“一會煮時還會放一些包芝麻的,吃到有餡的運氣會更好哦。”
冬至即將來臨,為了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小水滴培訓中心送給我們一個驚喜——搓湯圓,過冬至。
據說在周朝的時候以十一月為歲首,所以第一個節氣是冬至,民間的老人都說:冬至大過年。這一天很隆重,要搓湯圓,還要祭拜祖宗。
老師端來一盆準備好的糯米粑粑,把它弄成一小節一小節的,分給同學們搓,我們興致勃勃地開始搓湯圓了。老師拿來兩個竹篩擺在桌子上,讓我們把搓好的湯圓放在竹篩里。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一個個小團搓圓,搓好的湯圓就像珍珠一樣。老師說:“一會煮時還會放一些包芝麻的,吃到有餡的運氣會更好哦。”
冬至即將來臨,為了讓我們感受一下中華傳統節日的氣氛,小水滴中心送給我們一個驚喜——搓湯圓,過冬至。
冬至也叫冬節,在周朝的時候,是以十一為歲首,冬至是十一月的第一個節氣。所以民間有句俗語,說吃過湯圓長一歲。
做湯圓,要選擇上好的糯米,首先把糯米浸泡十二個小時,用石磨把它磨成漿,磨好后用特制的布把米漿包起來,過濾掉水分。這個過程叫“吊漿”。吊漿要耗費十二小時左右,米漿變成了糯米粑粑,這時候就可以搓湯圓了。
老師端來一盆雪白的糯米粑粑,扯成一小段分給我們每一個同學,大家上下手一起做圓圈運動,把一個個糯米粑粑搓成了圓圓的雪球。它們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匾中。等著老師把它拿去煮。
【第一篇】
今天,我想吃湯圓,就叫媽媽煮給我吃,媽媽拍拍我的頭說;“小饞貓,你也不小了,要吃湯圓可以,可你要學著點,今天我來包,以后可要自己包。”我笑著點點頭
媽媽先拿來一只大盆子,里面放著雪白糯米粉,又拿來二團豬油餡,把它搓一粒粒像桂圓那么大,放在碗里。在往盆里倒少量的水,反復地攪抖,然后捏一個大面團,接著把面條摘成一段段。然后把一段段面團捏成一個類似小碗的形狀,最后放進一勺餡,捏成圓形。
我看著外婆迅速搓出一只只湯圓,忍不住要動手試一試。我和外婆說了這個想法,外婆答應了。叫我快洗手,洗了手才能做湯圓。我洗好了手迫不及待學著外婆的樣子,搓;額起來,可我用力太大,湯圓露了餡,白種帶黑多難看呀!后來我又搓了幾個,這幾只搓的又白又圓,看著自己動手的勞動成果,心里高興極了!
外婆把做好的的一盆湯圓到鍋里煎。她先把鍋里的油燒熱,在把湯圓一個個放到鍋里煎。等四面都黃了,就熟了。
外婆把鍋里熟透了的湯圓剛出鍋里夾出來,我吸吸香味,吃了一個味道好極了,我邊吃邊想“我們國家有個傳說,過年吃湯圓象征一家團圓,和和美美。這是不是真的呢?也許是真的。希望我們一家能夠天天開心!
【第二篇】
快到新年了,大家都開始做準備工作了,有的包餃子,有的寫春聯,有的包湯圓,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今天,奶奶和我一起包湯圓。奶奶一邊做一邊教我做湯圓,她和我說:“先把面粉搓圓,然后用大拇指在面粉上戳一個洞,再把餡放進去,再搓圓,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于是,我笨手笨腳地終于包了一個,但是不小心一捏,餡就從里面鉆了出來了,我急忙抓了一小團面粉堵住,沒想到餡又從另邊出來了,我又堵住了,可它們好頑皮,根本保不住。沒辦法,我把湯圓猛地搓了一下,這下好了,餡全出來了,它們把面粉給包住了,最后我又拿面粉團團包住餡兒。唉,可算包完了一個,真把我累壞了。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準備搓湯圓。食材有熱水、面粉、雞蛋。媽媽先開始燒水,讓我看著水壺,等到水100度沸騰的時候叫她。只見先媽媽把面粉倒在一個盆里,又打了兩個雞蛋放進盆里。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放雞蛋?媽媽說:“這樣不僅可以做湯圓,還可以做餅啊!”“媽媽你可真會創新!”我給了媽媽一個點贊。
水燒好了,開始做湯圓了。媽媽在面粉里倒入一些溫水,然后讓我慢慢攪拌。攪拌好了后,媽媽把面團捏成長條形,然后放在手心里不停的搓,一會兒一個圓白可愛的小球球就出來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一個,可媽媽說太小。我又做了一個,媽媽又嫌太大了。我不服氣,又搓了一個,這次剛剛好。就這樣,我的動作慢慢熟練起來。再看媽媽,搓的速度太慢了,而我呢,差不多八秒鐘一個。我搓啊搓,越搓越開心,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湯圓在我面前排著隊,好像在等著我來檢閱。媽媽見了,便夸獎我:“搓得真漂亮!”不一會兒,一個面團就被我搓光了。接下來做第二個面團的時候由于水太少了,我搓了搓,沒想到面團裂了開來。后來我加了一些水,果然好多了,但是我的手不知怎么痛起來,媽媽說:“你的手太干了。”我便去洗洗手,手真的不怎么痛了。我又搓了起來,一會兒又搓好了兩大盤湯圓。
元宵佳節又來到,家家戶戶包湯圓。你們猜,今年我是在哪兒包的湯圓?哈哈,你們肯定猜不到。告訴你們吧,今年我是在學校包的湯圓,那真是一個樂呀!
接到包湯圓的通知后,同學們自告奮勇地從家里拉來了親友團,抱來了電磁爐和鍋,捧來了雪白的糯米粉、新鮮的果蔬汁,還有香甜的芝麻花生核桃餡。
張老師把全班分成了六組,特地給每組安排了一名“技術指導”,讓我們現看現學。只聽張老師一聲令下,每一組都熱火朝天地忙開了。只見“技術指導”們挽起袖子開始和面,倒入果蔬汁,瞬間雪白的面粉穿上了彩色的衣服,紅的、紫的、黃的、綠的……好看極了!不一會兒,一個個大大的、胖胖的彩色面團擺在了我們面前。大家爭先恐后,滿懷信心地開始包湯圓。
我揪下了一小塊面團,放在手心捏捏實,慢慢將它搓成了一個圓形。然后我用手掌將它輕輕按扁,又用手指摁了一個小小的洞,小心地放入芝麻餡料。我輕輕地把它封好口,想把它再搓回圓形,可能因為餡料塞得太多,餡料漏了出來。我趕緊又揪了一小塊面壓成皮補在上面。搓了好一會兒,一個湯圓終于“誕生”在我的手上。胖嘟嘟,圓滾滾,真可愛!在包第二個湯圓時我有了經驗,很快就包好了。隨后包得更是得心應手。同學們也是不甘落后,不一會兒,我們面前的盤子里就堆滿了大小不一、又圓又胖的“湯圓寶寶”。
張老師把包好的湯圓放進鍋里煮,大約十來分鐘,湯圓煮好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盛了三個。只見碗里的湯圓像一個個彩色的大珍珠,看得我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那香甜的滋味流入了我的心中。同學們臉上也洋溢著快樂和滿足,歡聲笑語飛出了我們的教室。
每當看到那白白的糯米粉,我就想到去年搓湯圓的情景。
那天黃昏,我們一家剛吃完飯,奶奶就端出熱開水,喊道:“幫我去拿三包糯米粉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去洗一下手。”我聽了,拿來了糯米粉。奶奶把其中兩包倒進盤子里,加了一點熱水,先揉了揉,再翻一下,又壓了壓,然后加一點水,一直重復了五遍,最后把一包倒進去,揉了揉,一團糯米團,就這樣誕生了。
“搓吧。”奶奶一聲令下。爸爸搓成長條,一人掰了一塊,奶奶拿了一塊放在手心,搓起來。我看了,學著奶奶的樣子,用力搓。5秒鐘后,松開手,發現扁的跟餃子皮似的。大家都捧腹大笑。我低頭不語,臉紅到了耳根。奶奶示范給我看,一邊搓,一邊說:“要放在手掌心,順時針搓,不能用力也不能太輕。”我照做。可是好景不長,聽著姐姐講了一個笑話,笑起來,一不小心,把湯躺圓掉在地上了。媽媽說:“哎呀,你明年臉上要長白斑了。”我心里很擔心,心想,長白斑了,我就見不得人了。于是,馬上把它撿了起來。這時,姐姐搓出了一只小兔子,我想,我也可以搓很多花樣的湯圓。于是,我把在手工課上學到的本領,捏出了小狗和金元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終于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