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 篇1
第七章 力
第一節 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