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到現代 篇1
教學目標:1、 解在長期的傳統農業生產中,人類發明了簡單的家具,這些農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體現了人類的智慧。2、 初步了解從傳統農業到現代機械化農業的變革過程,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發生了飛速的變化。3、 通過化驗,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風、祟尚勞動,祟尚勞動者的態度。4、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變革過程。難點: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祟尚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教學過程1、導入。農作物的生長不僅靠自然規律,從種植到收獲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還要依靠人們的辛勤勞動,為此,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農具。這些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類的偉大創造。2、觀察活動。通過教科書第12頁的五幅插圖,探究“這些是什么農具?”“是做什么用的?”“使用這些農具有什么好處?”教師加以指導。3、體驗與交流,根據調查成果交流:本村經常使用哪些簡單的農具,使用這些農具有什么好處?找幾件小農具,讓學生化驗一下,與徒手進行勞動相比,這些看似簡單的農具設計的巧妙之處,是怎樣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教師加以輔助說明。5、 閱讀討論。指導學生閱讀和觀察教科書第13頁課文和插圖,并思考:這四幅插圖反映了農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生產效率有什么變化?6、 教師總結:“農業生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之源。人類從雙手采摘一籌莫開始了農業勞動,后來人類學會了種植與收獲,從徒手勞動到發明簡單的手工家農具,從依靠人力、畜力發展到現代農業機械化,無不凝聚著勞動的力量,凝聚著勞動者的智慧,凝聚著勞動者的偉大創造。”7、 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