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主持詞 篇1
各位同事,很高興今天給大家進行這一期的道德講堂的宣講,希望大家通過這次活動得到收獲和幫助。我今天給大家宣講的題目是:《強化誠信意識做好本職工作》。誠實不欺、恪守信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即所謂內誠于心而外信于人,古老的華夏民族響譽世界;道德渙散、誠信缺失卻是今天中華備受關注的焦點,成為社會進步的痼瘤、經濟發展的絆腳石。xx大以來,各地人*氣風發,加快城鎮化建設,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進。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萬象更新的時期,黨確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目標,今年“*”“誠信建設”更成為最熱門議題,誠信問題已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點。我們國土部門從中責無旁貸的就是要增強全體職工的誠信意識,創造良好的誠信發展環境,積極打造信用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進步。
一、什么是誠信及誠信意識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具有誠信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實,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二是要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一言九鼎。
誠信是歷史的、現實的、世界的、永恒的守則和論題。人無誠信不立、業無誠信不興、家無誠信不和、國無誠信不強。做人、就業、持家、從政都應該講求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他的《論語》中,有大量關于誠信的論述。孟子對誠信十分推崇,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他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十分強調誠信的作用,他說:“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董仲舒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其中就有“信”。宋儒周敦頤、朱熹等都把誠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敦頤說:“圣,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誠”是圣人的根本,也是仁、義、禮、智之源,同時還是一切行為的基礎);朱熹說:“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能夠踐行誠信并存于內心,那么就找到了所有善行的源頭、所有行為的根本)。不僅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學派的思想同樣重視誠信,如商鞅就是通過“立木取信”來推開的“商鞅變法”,管仲提出“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說:“言必行、行必果,使信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中華民族誠信文化、誠信思想博大精深,西方文明誠信觀念同樣根深蒂固。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被敵人毀滅”,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守信用勝過名氣”。西方國家治國施政,誠信至關重要,同樣是美國總統,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在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留下污點。世界知名企業中,無論哪一個企業都把誠信作為自己生存發展的根本,同時,也有一些知名的企業因為喪失了誠信這個立業之本,比如曾是世界上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之一的美國安然公司,雖然擁有上千億美元的資產,但因為財務造假,20xx年在幾周內就宣布破產;還有曾是世界上的咨詢公司的美國安達信公司,也是因為違背協議和審計造假等,于20xx年解體。就像當今世界最的決策咨詢機構美國蘭德公司調查報告中說的那樣:“是公司責任的崩潰、企業*的泯滅、貪婪和欺詐、企業誠信蕩然無存,使安然、安達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丑聞不斷。為了謀求生存,一個公司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與企業文化?沒有高度內外一致的、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觀體系、期望和行為,企業最終將失去競爭力并被逐出舞臺。”我們也有這樣誠實守信的好例子。20xx年4月17日,東門橋綜合市場內520xx291號福彩*站中出一注一等獎與一注二等獎,合計人民幣5146680元。中獎彩票是一名姓蔣的女士打電話向該*站銷售員袁宗義訂購的,蔣女士并不知道訂購的彩票已經中了大獎,也沒有付錢取走彩票。面對500多萬元的巨獎,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的袁宗義并沒有起貪念,她立即電話告知蔣女士彩票中獎,隨后,蔣女士支付了4元錢取走了500多萬元的彩票。誠信為經營之本,面對巨獎不動貪念,袁宗義用自己的誠實守信作出了榜樣,感動了大家。據說,現在該*站的生意變得十分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