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想:
1、 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驗,努力創設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 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通過啟發學生領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領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并且和口語巧妙結合以營造優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廂記》(越劇)的播放,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學生“觀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創見,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習: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的發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著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并且與口語結合的?有何表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