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長方形的邊、角特點。培養學生探索新知、小組合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發現、驗證的過程對新知識得出結論,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并親自驗證知識的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發現、驗證,掌握長方形邊、角的特征。使學生會認、會畫長方形,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觀察、質疑、操作、驗證的過程中,感受長方形的特點,掌握長方形的特點。【教具準備】長方形、課件。【學具準備】小長方形、小棒、三角尺。【教學過程】一、導入師: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探秘”,好不好?今天有好多秘密等著你去發現,可是發現這些秘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用聰明的小腦瓜思考,用你的眼睛仔細觀察,用你的小手親自操作,還要和你的同學共同配合,你們有沒有信心?(提供學習方法。)好,那我們準備出發!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請看──(課件1:出示一間用圖形搭成的小房子。有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這間小房子可藏著秘密呢。你看它是用很多我們認識的圖形來建成的,你能幫大家找一找,搭建這間小房子時用了哪些圖形嗎?(感受“小房子”中的各種圖形。)看來大家已經和這么多圖形交上朋友了。平時,我們想和一位同學做好朋友,就要先了解他,對不對?要了解他是不是很有愛心,很關心集體,很喜歡幫助別人……同樣,我們想和一個圖形成為好朋友,也要先了解它各個方面的特點。剛才我們看到了小房子的身體、門、煙囪都是長方形構成的,(點擊屏幕,屏幕上只剩長方形)那今天我們就先和長方形成為好朋友。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精選2篇)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123~124頁。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師:這是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
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測量過程,完成填空:這個長方形含有( )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3.播放錄像,談話導入 。
師:同學們,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高樓墻面的面積、游泳池池面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完成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精選11篇)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所含單位數相等”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問: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會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如果有一個很大的足球場,要求它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去量,還行嗎?對,這種方法太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激疑:
猜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三、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有關。
①教師演示:用兩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成、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圖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與
上一個長方形比,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③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什么變
化?寬變了嗎?
《認識長方形》教案(精選13篇)
《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認識形狀的興趣
2、認識長方形的特征
3、能夠辨認各種圖形
活動準備:
圖畫(用長方形畫出的火車),長方形紙卡,正方形紙卡,泡沫板做的立方體(各面都貼有各種形狀)
松緊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畫引出長方形
1嗨,小朋友們好,還記得我是誰嗎?
對了,我是正方形,今天我帶來了我的好伙伴,
他是誰呢?小朋友猜一猜,啊呀,它有點怕羞藏起來了,
小朋友在這幅圖畫里找一找。
二認識長方形
活動準備:圖畫(用長方形畫出的火車),長方形紙卡,正方形紙卡,泡沫板做的立方體(各面都貼有各種形狀)
這個長方形長的什么樣子?角有幾個?邊有幾個?角一樣大嗎?邊一樣長嗎?小朋友來摸一摸,數一數。
三操作活動
將小朋友分成兩組用松緊帶圍長方形
《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2活動準備:
1、課件長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紹自己的錄音。
2、長方形兩張(其中一張邊畫有四種顏色,一張對邊畫同一種顏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幼兒每人一張(長方形的寬與正方形的邊一樣長)。
3、“小客人”兩個:一個嘴巴是長方形的,一個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餅干每人一張。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們的異同點。
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通用6篇)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40—42頁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
2、學習目標:
⑴、知識技能:
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⑵、過程與方法:
①、 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并嘗試克服困難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5、突破重難點的策略: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難引入,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案(通用5篇)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96-98頁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3、培養初步的邏輯能力
4、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1、知道周長的含義
2、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軟尺、細線、直尺、茶杯、釘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課時
一、初步認識圖形的周長
1、導入:同學們。從本單元起,我們又進入了新的內容的學習
2、看圖,說說鑲的花邊應該有多長?(應該是桌布一周的長度)
3、引導學生認識到桌布一周的長度就是桌布的周長,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就是認識到周長.
4、看第二圖,說說樹樁一周的長度是多少?63厘米
5、對學生的匯報給予表揚和鼓勵,并讓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z引導學生說出樹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樹樁面的周長
6、你們知道樹樁面的周長是多少嗎?
二、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
1、讓學生用手指在課本上摸一摸索課本封面的周長,注意摸索時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補充。讓學生感觸周圍其他物體的周長并讓學生一邊摸一邊說給其他同學聽。
3、指導學生直接說出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如廣告,操場的周長等
4、結合例1和例2,引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總結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內容,要求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