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
欣賞與感受布貼畫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根據布的顏色、花紋,肌理構思創作,做到思維有序。分小組進行布貼畫,發揮團體智慧,培養協作精神。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的工具材料。師生互相問好,引入課題。放播課件資料,引導學生欣賞。使學生得到美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發言,談觀后的感受,學生1:這些作品很美,想不到布也能貼出這樣美的畫。學生2:欣賞后感受很深,我們也要創作出這樣美的畫。
教師拿出示范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分析。作品1:充分地利用布的顏色貼畫。作品2:從布的肌理方面進行構思考慮。教師作適當的引導:進行布貼畫構思,要從自己的材料上去考慮,要從色彩上去考慮,又要從紋理上去考慮,這樣的作品才能更生動更美。
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組進行構思討論,確定各組的創作主題。各小組的代表談小組構思情況。教師作引導性發言后各組動手創作。
各小組作品展示,同學進行相互觀賞與評析,最后教師總結宣布下課。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讓學生做學習主人,使他們主動學習愉快學習,樂于動手創作是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構思是本節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分小組進行制作重在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集體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好風尚。
《布貼畫》教學反思
布貼畫 人物
小學五年級第九冊美術第十四課教案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布貼人物》的學習,布貼畫 人物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尊師敬長的思想教育,并感受簡潔、概括、粗獷的形式美感。布貼畫 人物
2.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布貼人物的工藝技法知識。布貼畫 人物
3.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布料人物的裁剪、粘貼制作能力。布貼畫人物
作業要求:有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布料,粘貼一幅同學、老師或家長的像。
教學重點:進一步了解布貼畫的工藝技法知識,并感受簡潔、概括、粗獷的形式美感。通過范畫、啟發觀察、分析進行解決。
教學難點:布貼人像的制作。通過講解、示范進行解決。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鼓勵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踴躍回答布貼畫人物
問題。
2.檢查學生帶圖畫紙、布料、人像圖片的情況。布貼畫 人物
二、設問:什么是布貼畫?
小結:運用布料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進行組織、粘貼,以表現布貼畫人物
形象的方法。
三、講授新課:(課件出示6幅優秀的布貼畫、有代表性的作業講評)布貼畫 人物
優點:裁剪、粘貼技巧有提高,注意了巧用布料。
不足:畫面的組織、疏密、遮擋處理不好。
1.分析范畫內容。(意圖:使學生學會分析作品,并引發美感,提高興趣。)
設問(1)三幅范畫表現了什么內容?
小結:作品表現的是人像。有男、有女,有短發、梳辮子的,還有戴頭巾和戴眼鏡的。還表現了不同的相貌特征,有的人臉形是橢圓的,扁圓的。眼睛有大有小,鼻子有窄有寬,嘴也有大有小。還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
設問(2)三幅范畫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表現的?
小結:是用布貼的方法表現人像的。
《美麗的蝴蝶 ---布貼畫》教案
《美麗的蝴蝶 ---布貼畫》教案
教學內容:沿海版小學美術第二冊
授課年級:一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
① 通過布貼畫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互相幫助的美德。
②初步學會布貼畫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形象概括能力養成耐心細致的習慣。
③認識裝飾蝴蝶對美化生活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揮想象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蝴蝶的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蝴蝶的頭、身、翅膀的基本形狀和比例大小關系以及顏色花紋的配置。加深對蝴蝶形式美的體驗。
教學難點 :
選擇合適的花布增加蝴蝶的形式美。
作業 要求:
運用色彩知識,認真選用不同顏色的碎布,根據布料的花紋特點,剪貼成“美麗的蝴蝶”。要表現出蝴蝶的形狀和翅膀的花紋。
課前準備:
1、 學具:若干顏色、花紋不同的碎布,剪刀,膠水,16開卡紙一張/人。
2、 教具:范畫,幻燈片,大卡紙一張,膠水,錄音帶,(錄像帶)
教學過程 :
一、 前提測評:
1、 問學生連續幾節課學了些什么?(畫昆蟲、蝴蝶、制作紙蝴蝶)
2、 出示范畫,問:這個蝴蝶又是用什么材料繪制的?(用布料制作的)
3、 學生欣賞范畫。
4、 板書課題:美麗的蝴蝶---布貼畫
二、 認定目標:
1、 指出在美術這一藝術園地中,可以用各種方法,各樣材料去描繪、制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這節課是學習用“布貼”的形式剪貼“美麗的蝴蝶”。
2、 學生認定目標,明白布貼畫的形式。
三、 導學達標:
1、 觀察欣賞蝴蝶。蝴蝶非常美麗,人們把它說成是會飛的“花兒”,現在老師帶同學們欣賞一下“美麗的蝴蝶”請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