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概念獲得比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電腦演示)數字娃娃0—9在一起時發生的一段小故事。
師:你對剛才這個故事有什么看法?
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課題:10的認識,并板書。
二、互動學習,探究新知。
(一)、數數與認數
1、教師出示課件(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0名,天空中10個彩色氣球)。
指導學生先看圖后提問:“小朋友數一數,圖上有多少個小朋友?空中有多少個彩色氣球?”
學生回答“都是10個”后,教師提問“剛才你是怎樣數的?”
討論交流,得:按一定的順序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數等。
2、出示小棒數數。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小棒,請小朋友一起數一數。”學生計數后,教師將10根小棒扎成一捆,提問;你認為把10根小棒捆起來有什么作用?
3、師:剛才的10個小朋友,10個氣球,10根小棒可以用數10來表示,你認為10還可以表示什么?誰能用10說一句話呢?
(教師可作適當提示: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有10個手指……)
(二)、10以內數的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比較
1、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