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標兵感言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20xx年初,我有幸被評為湖南師范大學第六屆“十佳師德標兵”,并披上綬帶上臺領了獎。得到的獎金雖然不多,但收到的祝賀著實不少。于是,有了三點感想。
首先,我認為,我們這些被稱為“十佳師德標兵”的人固然應該為獲獎而驕傲,但更應該為湖南師范大學而自豪。為什么?因為,舉目四望,當大多數高校都將注意力集中于課題的級別與論文的檔次時,我校仍然沒有放松對教學的重視,尤其是沒有忽視教師師德的建設,依然故我地堅守著“師范”這塊金字招牌。這實在是難能可貴。最近幾年,有教育部舉辦的師德標兵評比,有各個省、區、市舉辦的師德標兵評比,也有一些中小學教育集團舉辦的師德標兵評比,但評比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中小學教師。像我校這樣,單獨舉辦,而且以大學教師為評比對象的,還真不多。這樣的評比,分明代表了湖南師范大學的辦學良知,也昭示著湖南師范大學的辦學方向。師者,道也;道者,行也;行者,德也。一名教師,如果不重視教學,不加強師德修養,不看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即便學問再大、名聲再響,前程何所往?心靈何所依?一所大學,如果不抓教學,不注重師德建設,即便統計指標排名靠前,宗旨何所向?情懷何所在?
其次,想談談對“師德”二字的理解。“師德”的“德”字,由“彳”、“直”、“心”三個部件組成。“彳”與行走、行為有關;“直”,乃“值”之本字,相遇、相當之義;“心”與情態、心境有關。指的是追求有價值的行為方式的心態。“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道在德行,德由心生。教師之德心,應該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有對學生與講臺的真摯情感,二是有對課堂與教學的常態理念,三是有對教法與效率的駕馭藝術。三者之間,真摯情感是前提,常態理念是核心,駕馭藝術是保障。唯有將這三者有機融合的教師方能彰顯出基本的師德,唯有將這三者看得很重的教師方能鑄就良好的口碑。近年來,教師的神圣感在下降,教師的社會信任度也在貶值。這當然與物欲橫流時代被扭曲的價值觀有關,也與教育管理機關走偏的評價標準有關,同樣與教師因為心理失衡而迷失基本底線有關。我想,作為大學教師,保持“任憑風雨飄搖,我自巋然不動”的信念,視師德如生命,把教學這個良心活干好,理當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