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貝多芬 篇1
課型:欣賞課
教學目的:
1. 通過欣賞《歡樂頌》和《致愛麗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凈化心靈 2. 引導學生傾聽旋律的重復變化,感受獨唱、重唱、合唱和樂隊的不用效果,以及造成的情緒變化
3. 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和創作
重點難點:
1. 重點了解音樂家的生平,通過對其作品的欣賞感受,學習音樂家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初步培養學生理解思想內涵深刻的音樂作品的能力
2. 要求學生注意傾聽旋律的重復和變化,感受重唱、合唱、樂隊的不同效果,以及作品的氣勢和風格
3. 欣賞時,注意引導學生辨別旋律的變化,以及造成情緒的變化課前準備:多媒體電腦、音像資料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作者
1. 出示電腦畫面,認識貝多芬。貝多芬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外表,身材矮小而粗壯,蓬頭瞪眼,平時級少說話,但他有一顆偉大的心靈,他用心靈譜寫了無數偉大的作品,被人們稱為“樂圣”
2. 通過傳說伴隨畫面,引出《月光曲》,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審美動機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合唱《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最精華的部分
二、欣賞《歡樂頌》
。ㄒ唬┏醪礁惺埽
1. 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歡樂頌》的主題,討論自己的感受。
2. 聽前三個樂章的主旋律,比較它們前后的變化,感受音樂家心理和感受的歷程,更好地領會《歡樂頌》的主題
3. 分段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