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同情和幫助殘疾人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殘疾人在生活上、學習上有許多困難,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
2.知道同情、尊重、幫助殘疾人是人人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德。
情感:
1.體驗殘疾人的困難,同情殘疾人的不幸。
2.愿意幫助殘疾人。
行為:
1.遇到殘疾人有困難,盡力幫助。
2.積極參加學校、社區組織的助殘活動。
3.不嘲笑、不戲弄殘疾人。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照課程標準中“遵守公德”的有關要求編寫的。本課與第8課同屬“遵守公德”單元,本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同情和幫助殘疾人的教育。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同情心的培養,也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本課課題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愛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對待殘疾人,并在生活上關心和幫助他們。
教法建議:
1.由于學生對殘疾人在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沒有感性認識,所以,建議本課教學要注重對殘疾人的感情體驗,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為殘疾人著想,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2.要找出殘疾人的閃光點,讓學生看到殘疾人中的強者,使他們認識到殘疾人照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殘疾人也是值得尊重的。
3.本課教學要扣住“社會公德”進行,把同情、幫助、關心、尊重殘疾人這一社會公德,做為學生的行為準則,教育學生做一個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教學設計示例
六 同情和幫助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