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追求科學、健康的生活,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學會認識和判斷面臨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會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保護自己,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重點:
領獎臺的誘惑,學會拒絕不良誘惑、身邊的侵害,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難點:
學會拒絕不良誘惑、身邊的侵害和保護。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課時安排:
計劃五課時,每框一課時,練習一課時。
第一課時 身邊的誘惑
教學目標:知道身邊存在著種種誘惑,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初步認識和理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逐步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初中生活。
教學重點: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初中生活。
教學難點: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復雜性
方法:討論法,講授法。
導入新課: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誘惑所侵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身邊的誘惑,并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一、身邊的誘惑(板書)
(一)領獎臺的誘惑(板書)
閱讀教材上李平的故事,討論:
領獎臺在李平的進步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我們應該如何贏得成功、榮譽、鮮花和掌聲?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領獎臺是我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但必須通過正當途徑和刻苦努力來獲得。
《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教學設計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學設計
疏導引導
1.關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環境安全三方面,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某一觀點,要切實聯系前面學過的生物學原理來分析,根據所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其可能性,不要盲目地下結論。
(2)注意查閱資料,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3)采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培養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
2.“實質性等同原則”只是轉基因植物安全性評價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美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貿易的有利地位,于1992年5月,宣布只要基因工程產品中蛋白質組成與天然的一樣,就沒有必要再通過fda(藥物和食品管理局)批準,可直接投放市場。 “實質性等同”是指轉基因生物與自然存在的傳統生物在相同條件下進行性狀表現的比較。比較的內容包括生理性狀、分子特征、營養成分、毒素含量和過敏原等是否具有等同性。實質性等同是一種動態比較過程。美國fda采用了二步評價法。第一步對目的基因及相應產物作出評價,它是反映外源基因及產物的安全性。第二步,對接受外源基因植物所出現的意外性狀進行評價,它是反映該植物的屬性。
3.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
對于這個問題的學習,要求同學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認識到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進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在醫藥和農業生產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2)要正視轉基因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問題,切實認識到個別有害轉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趨利避害。
網絡安全教學設計(精選2篇)
網絡安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背景】
當今信息技術社會,人們在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嚴峻的問題,如計算機病毒日益泛濫、網絡安全日益受到嚴重的威脅等。常見的有:個人計算機被病毒感染、QQ號碼被盜、個人電子銀行安全性受到侵擾、智能手機也開始受到病毒的攻擊等等,更為嚴重的是計算機病毒發展方向轉向整個網絡的攻擊等,這些都使人們應用網絡受到嚴重的干擾。尤其是病毒木馬已經參與到戰爭、網絡間諜開始利用病毒木馬攻擊控制國家網絡安全等已經關系到國家信息安全,信息戰的硝煙已經早就開始了。這些現實的事例都給我們很多警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青少年要樹立網絡信息安全的意識,了解病毒、防火墻等網絡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知道保護網絡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識,養成安全從事信息活動習慣。
【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滬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第五章第一小節節選內容,教材中涉及的內容有計算機病毒、防火墻等相關知識,課本理論性質比較重,實踐性的欠缺,需要我們教師轉換教學設計思路,變直接理論學習為“實踐出真知”,這樣不僅學生理解的深刻,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經過本書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定的信息獲取、加工、表達、集成的能力。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服務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及社會,但是,學生可能對信息安全知道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學習一些網絡安全知識,使得其早日樹立起安全應用因特網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做國家網絡安全的守護神。
小學安全教學設計(精選4篇)
小學安全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
掌握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三、教學難點
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腹瀉、腹痛、嘔吐等)
1、陳述一些因食品衛生而出現問題的學生。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分問題食品,預防食品中毒。
(二)重點講述
食物中毒的預防。
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保持教室、宿舍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換床單和被蓋(一月一次)及環境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從食品標簽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1)認識食物中毒特征。潛伏期短:一般吃后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病。胃腸道癥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熱。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出現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3)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A、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C、不吃變質剩飯菜。
D、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F、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信息技術的安全使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想
1.信息時代,在享受技術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形式愈來愈嚴峻的信息安全問題。因此,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確保信息安全;如何安全規范地進行信息活動,防止計算機犯罪,這是信息活動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2.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青少年要樹立安全的信息意識,學會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護的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性,養成安全的信息活動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苗逢春主編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一章第3節。教學課時為:一課時。本節作為第一章的最后一節,全面介紹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動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和信息道德問題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通過深入學習,使得學生逐步樹立信息安全意識和自覺遵守信息道德規范意識,這種意識的建立是相伴學生終身的一種信息素養。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讓學生掌握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方法。
2)引導學生安全的使用信息技術。
3)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2.難點:
1)學會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
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術的安全使用。
四、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收集、處理、表達能力,會上網,能夠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學生對網絡有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對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遇到過病毒,但大部分同學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部分學生使用公用計算機的習慣不是太好,會惡作劇般地將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刪除或是篡改,對信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缺乏足夠認識。
計算機數據與安全》教學設計
課題
計算機數據與安全
課 時
1
課 型
新課
教材
分析
《計算機數據與安全》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上冊第8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內容與我們平時計算機操作和數據安全有著緊密聯系,學生必須掌握了知識,形成正確的計算機安全意識,所以本課應該重點給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學情
分析
學生進入初中不久,自學能力普遍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現欲都較強。計算機病毒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比較神秘,多數學生在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上也感到束手無策,學生對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知識及防治方法有著濃厚的興趣。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計算機病毒的概念、特點、危害。
(2)了解并掌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和危害,學會判斷計算機是否中病毒。
(2)通過學習計算機病毒防治方法,使學生初步具備防治計算機病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認識計算機病毒的同時,讓學生明白信息安全問題的實質是人的道德品質問題,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積極預防別人侵犯以外,我們更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動成為新時期正確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實踐者、示范者。
教學
重點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特點、防范措施
教學
方法
講授、學生自主探討
教學
難點
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教學
媒體
多媒體機房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課題
根據學生熟悉的qq聊天工具為例,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qq用戶賬號被盜?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