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作者把想要說明的道理,通過虛構的故事來表達,讓學生從虛構的故事中受到啟發。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一:陽春白雪
宋玉是戰國后期楚國的一位文人。楚王聽別人說了他一些壞話,就把宋玉找來問道:“先生的行為恐怕有些不檢點的地方吧!為什么許多人都對你不滿意呢?”
宋玉答道:“先讓我說件事吧!有一個歌唱家在京城歌唱。開始唱的是楚國最流行的民間歌曲《下里巴人》,這時有好幾千人跟著唱。后來他又唱起比較高深的《陽阿薤(xiè)露》,跟著唱的就只有幾百人了。當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陽春白雪》時,跟著唱的就僅有幾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別和諧的最高級的歌曲,能跟著一塊唱的人就僅僅幾個人了。可見歌曲越是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接著,宋玉又說:“文人之間也是一樣。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遠大,行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況正是這樣啊!”.楚王聽了宋玉這番狡辯,就沒有再追問下去。
成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陽春白雪”后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淺近的文藝作品。這兩個成語可以單獨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對比地使用。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二:義無反顧
西漢的時候有一位辭賦家,叫司馬相如。他自幼好學,會擊劍,會撫琴,但他最擅長的還是寫詩寫賦,他寫的《子虛賦》、《上林賦》等都在當時流傳一時,是一個滿腹詩書的風流才子。因此漢武帝很賞識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做官。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殺了當地部落的首領,引起了當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發生了騷亂。漢武帝接到這個消息后,決定讓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并讓他寫一篇文告,以安撫當地的百姓。
于是,司馬相如寫下了《諭巴蜀檄》。在這篇文告里,他說明調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應該的,但是驚擾了當地父老鄉親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曉得國家的法令制度,驚恐逃亡是不對的。士兵作戰的時候,應該迎著刀劍而上,寧可戰死也不能轉過腳跟逃跑。
你們也應該從長計議,急國家之難。經過深入的溝通,雙方最終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來,修路工程又順利地進行了。漢武帝非常高興,提拔司馬相如做了中郎將。
后來人們就用“義無反顧”這一成語來形容干事情時,從道義出發,為了正義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猶豫。義,道義;反顧,向后看。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三:要言不煩
三國時的魏國有個叫管輅(lù)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術。他有一個好朋友叫何晏,是個玄學家,精通《老子》《莊子》與《周易》,喜談玄理,是魏晉時清談之士的領袖人物。西晉人陳壽在《三國志.管輅傳》里記載了他們之間發生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輅邀請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談論《易經》義理,談得非常通透明曉,簡直成了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贊嘆說:“談論陰陽之道,恐怕這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過你。”
當時還有個叫鄧飏(yáng)的人也坐在旁邊,他在這方面顯然還是個未入門的人,他此時還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輅問道:“人人都說您精通《易經》,但您剛才談論的時候,卻絲毫沒有涉及《易經》的辭義,這是什么緣故呢?”
話音未落,管輅便應聲答道:“真正精通《易經》的人,是不隨便談論《易經》的。”
聽了這機敏又深奧的話,何晏含著笑說:“這等答復真是太妙了,要言不煩,越是精要的話越不會煩瑣難懂呀。”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四:死灰復燃
西漢時期,朝中有個大臣名叫韓安國,因為觸犯了法律,被關進了監獄。 在獄中,有一個名叫田甲的獄卒經常侮辱他,韓安國對他說:“你以為熄滅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燒起來了嗎?”(原文是:“死灰獨不復燃乎?”)他想警告對方不要做得太過分,不要以為自己現在坐牢,以后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田甲聽后,冷笑一聲,不以為然地說:“如果能再燃燒起來,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說來也巧,沒過多久韓安國便被釋放出獄,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過他的田甲得知這個消息后,怕受到報復,就趕緊逃跑了。韓安國揚言說:“如果田甲不馬上回來,我就殺了他全家。”田甲沒別的辦法,只好跑回來,光著身子去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見他這副德行,笑著諷刺道:“你不是說熄滅的炭火再燃燒起來后你要撒泡尿澆滅它嗎?”田甲嚇得渾身發抖,連忙磕頭求饒。最后,韓安還是原諒了他。
成語“死灰復燃”由“死灰獨不復燃乎”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人失敗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來;現在,多比喻已經失敗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死灰,燒完火后剩余的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