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故事大全寓意牧羊人與狼
我們中國有一個成語本性難移,跟我們下面伊索寓言故事大全寓意要講的故事差不多,牧羊人與狼。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寓意 牧羊人與狼
牧羊人撿到一只剛剛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帶回家,跟他的狗喂養在一起。小狼長大以后,如有狼來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趕。有一次,有一次,狗沒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卻繼續追趕,待追上后,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從此以后,有時并沒有狼來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只羊,和狗一起分享。后來,牧羊人覺察到它的行為,便將它吊死在樹上。 這故事說明,惡劣的本性難以改變。
成語本性難移典故--出自明代文學家劉基的《郁離子·正己篇》
楚國太子用梧桐的種子喂養梟,并希望它溫順發出鳳凰般的鳴叫聲。春申君說:"這種鳥生性特別兇猛,不可能改變,與吃的東西有什么關系呢?"朱英聽了這話,就對春申君說:"你既然知道梟是不可能用食物改變它的特性而成為鳳凰的,可你門下所收養的沒有一個不可狗偷鼠竊等無賴之徒,而你卻寵愛、敬重他們,把精美的食物給他們吃,把珠履贈給他們穿,還希望他們成為國中的杰出人物回報你。以我看,這樣做,與用梧桐種子喂養梟并希望它發出鳳凰鳴叫聲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領悟,最后被李園殺死,而他門下的食客卻沒有一個能替他報仇的。
《郁離子·正己篇》作者簡介
劉基(1311-1375年),字伯溫,處州青田(今屬浙江)人,明朝開國功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出身官僚世家。受家庭熏陶,從小聰穎過人,十四歲進處州(今浙江麗水)郡學,習《春秋》,"人未嘗見其執經讀誦,而默識無遺"。十七歲,拜名儒鄭復初為師,攻讀宋儒周敦頤、二程開創的"濂溪學"、"洛學"。他看書涉獵很廣,經史子集、天文兵法無所不窺,而"尤精象緯之學"。元順帝元統元年(1333),年僅二十三歲的劉基就考中了進士,初露鋒芒,時人對他都很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