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的寓言故事
寓言講的是動物或人,折射出的是人性和做人的道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改編的寓言故事。
改編的寓言故事1:何姓何國人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龍朔年間,僧伽常在長江、淮河一帶云游,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間,行跡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處河灘,他看那遠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曠、超脫。正一人不知不覺散步間,迎面走來當(dāng)?shù)匾粫娺@位僧人仙風(fēng)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與他攀談。
書生問:“敢問高僧,姓何?”
僧伽雙手合十,低眉閉眼,回答:“僧何姓。”
書生覺得真巧,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書生接著又問:“高僧不知何國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脫口答道:“何國人。”
書生聽后,明白了,原來這位僧人姓何,是何國人。
過了幾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為僧伽寫碑文。李邕找來當(dāng)年曾與僧伽交談過的那位書生,書生將僧伽所言說給李邕聽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對書生所說話的真正含義,他和書生的理解是一樣的。于是,李邕在給僧伽所寫傳記中這樣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氏。”
這碑文實在有點像對癡人說夢話,不知所云。
其實,僧伽作為出家人,,也無所謂姓氏、故鄉(xiāng),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會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見凡夫俗子原來比不上道行高遠的出家人,鬧出如此笑話,背離原話旨意,最后遺人笑柄。
改編的寓言故事2:丟失小牛的牧人和獅子
牧人喂養(yǎng)了一群公牛。一天,一頭小公牛丟失了,急得他四處尋找了許久,仍然一無所獲。他便向于神宙斯發(fā)誓說,若能幫他找到盜賊,他就會獻上一頭小山羊。垂頭喪氣的牧人向森林里走去,繼續(xù)尋找。
走進森林之后,他發(fā)現(xiàn)一頭獅子正在貪婪地吞食著他的小公牛。獅子眼中的兇光和威武的身軀,使他戰(zhàn)栗不已。
他雙手合十對天高舉并禱告說,“宙斯,我最敬愛的神,過去我發(fā)誓要找到盜賊時獻上一頭小山羊,現(xiàn)在,我愿獻上一頭公牛,只求你保佑我能逃離盜賊的魔掌。”
改編的寓言故事3:挖掉馬肝
從前有個叫迂公的人,遇事不愛動腦子,總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個朋友家吃飯。席間,大家都說些軼聞趣事來解悶。有一個客人說:“馬的肝臟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漢武帝曾經(jīng)說過:‘文成將軍吃馬肝而死’。”迂公聽了便笑起來,反駁這位客人說:“您恐怕在說謊哩,馬肝長在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話,馬為什么不死呢?”這個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點糊涂,有心跟他開個玩笑,就說:“那您見過有一匹馬活過100歲嗎?這就是因為它們肝臟有毒的緣故啊!”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腦袋:“對呀,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馬,是他從小養(yǎng)大的,感情遠超過一般的坐騎。它也長有馬肝,不是也要早死嗎?想到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將來某天愛馬倒斃的情景,“不行,我必須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趕去。
一回到家里,迂公顧不得休息,趕緊去馬廄把心愛的馬牽了出來,拴在院里的樹上。又去廚房取了一把刀,坐在馬旁邊磨了起來。馬看見主人用力磨刀,仿佛知道他想干什么,就用悲傷的眼光看著主人,發(fā)出一聲聲哀鳴。迂公不忍看馬,背過臉去說:“你別怪我,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雖說有些疼,但挖掉了有毒的肝臟,你就可以活得長久些了。”迂公把刀磨得鋒利無比,抓住馬韁,咬了咬牙,一刀刺了下去,把馬肝挖了出來。馬長嘶一聲,倒在地上死了。迂公扔掉刀,大哭不止,邊哭邊說:“馬肝果然是有毒啊,挖掉了它,馬都還是活不成,更何況是留在肚子里面呢!”
迂公不懂得動物的器官是不能隨便摘除的,所以害死了愛馬還不醒悟。如果我們遇事不弄懂原委,胡亂聽信別人的話,就會像迂公一樣遭到慘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