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精選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精選篇一:撲朔迷離的故事
北魏時,有一戶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個女兒,名叫木蘭,她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武藝十分高強。
那時,北魏經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蘭的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蘭就想裝扮成男子,替父從軍。她穿上父親當年穿過的盔甲,威風凜凜地去見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花父很感動,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蘭要求與父親比武,如果勝了就讓她去從軍。花弧向來不服老,就答應了。父女倆就在花園里比劍,你來我往。花弧畢竟年老體衰,終于支持不住,敗下陣來,只好同意木蘭代替他去從軍。
木蘭武藝高強,智勇雙全,打了很多次勝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敵人終于投降了,木蘭凱旋,換上女裝。戰友們驚嘆道:“我們同行十幾年,都不知道你是個女子!”
木蘭捉來一對雌雄兔子,然后笑著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說我女扮男裝,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難以分辨出雌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我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后來,人們就用“撲朔迷離”作為成語,比喻事情模糊復雜,真相難辨。撲朔,撲騰、亂動;迷離,眼半閉。
腳撲朔是一種動作,表現的是雄兔子好動的一面;眼迷離是一種神態,表現得是雌兔子好靜的一面。然而,當雌雄兩只兔子同時在地上跑的時候,雌兔子好靜的特征就變得不明顯了,因而難以分辨雄雌。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精選篇二:疲于奔命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戰勝宋國,大將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兩處地方封賞給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極力反對,楚王沒有答應子重的要求。另一個大臣子反想娶美麗的夏姬,巫臣卻說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來巫臣卻娶了夏姬,與她一起逃到了晉國。這樣,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為了報仇,合伙殺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們的財產和妻妾。巫臣得知這個消息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給子重、子反兩人。信中寫道:“你們這兩個壞蛋,實在太可惡了!我一定要叫你們受命奔走,疲竭而死!(原文是:‘余必使爾罷于奔命以死。’)”
為了實現諾言,巫臣帶了一些戰車和軍士來到落后的吳國,幫助吳軍訓練駕車射箭。在巫臣的訓練下,吳國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于是吳軍不斷出兵,逐個攻擊楚國東邊的屬國,把它們并入吳國版圖。這樣,告急的文書經常傳到楚國都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書,總是派子重、子反率軍前往救援。他倆剛結束一場戰事歸來,還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處戰事。一年之中,兩人率領大軍往返奔波,竟達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盡。巫臣達到了復仇的目的。
后來“罷于奔命”成了成語,現為“疲于奔命”。罷(pí),通“疲”,疲憊、勞累;奔命,奉命奔走。現在多用來形容忙于奔走而筋疲力盡;也形容事務繁雜,應付不過來。
如果疲于奔命的辛苦勞作,也無法改變的生活,你就應該考慮換種努力的方向。做人要懂得變通,就像故事里的子重和子反之后一直被巫臣牽著鼻子走,讓自己筋疲力盡,這時就應該思考對應之策咯!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精選篇三:危在旦夕的故事
太史慈是三國時期吳國的著名將領,他年輕的時候就武藝高強,很有心計,遠近聞名。當時大名士北海相孔融聽說了太史慈這個年輕人,對他非常欣賞,認定他是難得的奇才,很想與他結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親,并向他的母親贈送了豐厚的禮物。這讓太史慈的母親非常感動。
當時還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風起云涌,孔融為防侵擾,出兵屯駐都昌這個地方,結果被黃巾軍管亥包圍,情勢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遼東回家,母親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說:“你和孔融并不認識,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顧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敵軍圍困,你應該趕緊去救他啊!”
太史慈趕到都昌城下,趁夜間找機會進入城內,拜見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劉備搬救兵。太史慈來到平原,對劉備說:“我與孔融非親非故,但都是講道德仁義的人。今管亥暴亂,孔融被圍,危在旦夕。您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讓我冒著生命危險突出重圍向您求救。”劉備聞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這人世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太看得起我了。”劉備于是立即調遣精兵三千跟隨太史慈馳救都昌,黃巾軍聽說有救兵前來,便四散而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里獲得最好的,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嗇,就越一無所有。現實就是這樣,只有那些樂于幫助他人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