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篇幅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篇一: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有名的卿士叫凡伯,凡伯不僅擅長吟詩做畫,而且善于治理國家處理大事。從政不久,凡伯便通過自身的才華獲得了周厲王的青睞。又一段時間時間后,他便開始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并擁有了很高的身份。但是周厲王驕橫跋扈,枉法斷事,荒淫奢侈。奸臣們都百般獻媚討好,而忠臣卻苦眼言相勸,清梳利弊。無奈周厲王荒淫無道,并且聽信奸臣所言,殘害忠臣。
凡伯直言相勸,告訴周厲王國家的急迫。并且還指出諸侯正對周朝虎視眈眈,希望可以讓周朝重新強大。但是奸臣當道,奸臣向周厲王訴說凡伯的種種不是,說凡伯妖言惑眾并且看不起周厲王,它的言論其實是詆毀強盛的周朝,惡意詛咒周王。因此周厲王雖然欣賞凡伯的才華,卻對凡伯非常反感與厭煩,慢慢的對凡伯疏遠,對奸臣們更加信賴。從此以后奸臣頻繁出入宮廷,越來越多的忠臣被陷害入獄或者被殺,而奸臣卻越來越如魚得水。隨著忠臣們一個一個被奸臣陷害,離開國家逃亡異國他鄉,凡伯身邊的知己越來越少,奸臣也越來越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看著這個奸臣當道的國家痛哭流涕,十分憤慨,因此凡伯寫了一首抨擊奸臣的詩上交給周厲王,自己則去外出周游列國,這首詩后被詩經收錄,詩中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篇二:爾虞我詐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里。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必定會觸怒宋國,說不定因此而被處死。但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并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處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申舟沒有辦法,只好將兒子申犀(xī)托付給莊王,然后出發。
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因沒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了解情況后,對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對宋文公說:“經過我們宋國而不通知我們,這是把宋國當作屬國看。當屬國等于亡國。如果殺掉楚國使者,楚國來討伐我們,也不過是亡國。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處死!” 宋文公同意華元的看法,下令將申舟處死了。
消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后火冒三丈,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掛,就立即下令討伐宋國。 但是,宋國雖然是個小國,要攻滅它也并不容易。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楚軍銳氣大挫,決定解圍回國。
申舟的兒子申犀得知后,在莊王馬前叩頭說:“我父親當時明知要死,也不敢違抗您的命令,F在,您倒丟開從前說的話嗎?” 莊王聽了,無法回答。這時,在邊上為莊王駕車的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里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
莊王采納了申叔時的計策并加以實施。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華元鼓勵守城軍民寧愿戰死、餓死,也決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營帳里,并登上他的臥榻,把他叫起來說:“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來壓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么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接受。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后再稟告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國同楚國恢復了和平。華元到楚營中去訂立了盟約,并作為人質到楚國去。盟約上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篇三:功敗垂成
東晉時期后秦在北邊迅速崛起,后秦皇帝苻堅不顧許多大臣們的堅決反對,親自統率六十余萬大軍逼近淝水,號稱百萬雄獅,想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一舉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命令謝石謝玄統兵八萬在淝水對岸安營扎寨,準備迎敵。謝玄抵達前線后,立即給苻堅寫信挑戰。信中開誠布公地說:“將軍既犯我疆土,而在河邊列陣,顯然不想速戰速決。真打算決戰,請把兵營后移,讓我軍過河,一決雌雄,豈不爽快。”苻堅自恃兵強馬壯,下令往后退。謝玄親率八千精銳騎兵強行渡河。誰知道軍令一下,后秦軍兵馬秩序大亂,立刻失去了控制。苻堅在混戰中被冷箭射傷,后秦兵軍馬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此時晉軍乘勝北伐,很快就收復了北方大片失地。這時朝廷官員中有人妒忌謝安立下的汗馬功勞,以鎮守淮陰為借口調回了他的軍隊。謝玄眼看收復國土的大業轉瞬之間變成漚浮泡影,不禁憂心忡忡,沒有過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關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篇四:偷梁換柱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于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秘不發喪。
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現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制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后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