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益一生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有很多,一些著名的很多朋友都聽過。但是對于幼兒來說,父母應該如何挑選適合寶寶的民間故事,讓他們在聽故事中學習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孩子受益一生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受益一生民間故事篇一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人,回族。明嘉靖舉人,歷任淳安、興國知縣,戶部主事、吏部右侍郎、應天府巡撫、南京右僉都御史等職。
明朝嘉靖年間,社會風氣腐敗。達官貴人經州過縣,除了酒肉招待之外,還要送上厚禮。那禮帖上寫的是“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但其實,這“白米”、“黃米”都是隱語,指的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這樣的風氣蔓延開來,連一些公子衙內路過,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帶著一隊人馬來到淳安。驛站官員不知道來者是誰,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當場命令家丁,把驛吏五花大綁,吊在樹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縣海瑞聽說后,馬上趕到驛站,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無法無天之舉,頓時義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立即命令給驛吏松綁。胡公子的手下見“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團團圍了起來。胡公子趾高氣揚,揮著馬鞭,說:“你知道大爺是誰嗎?”
海瑞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指斥道:“不管你是誰,都不準在我管轄的地方胡作非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嚇說:“狗官,你瞎了眼!這是胡總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聽,心中早已有譜。他冷冷一笑,說:“哼,以往胡大人來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鋪張。今天看你們如此行裝威盛,如此胡作非為,顯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說時遲那時快,海瑞揮手喝令將胡公子捉下,驅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銀財物統(tǒng)統(tǒng)充公。
事后,海瑞馬上給胡宗憲修書一封,一本正經地稟告說:“有人自稱胡家公子沿途仗勢欺民。海瑞想胡公必無此子,顯系假冒。為免其敗壞總督清名,我已沒收其金銀,并將之驅逐出境。”
胡宗憲是一代抗倭名將,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這樣,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奪。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稱頌他的歌謠:
“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
“不吐剛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它高度評價了海瑞不吃軟怕硬的硬骨頭精神。
孩子受益一生民間故事篇二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尸這一行業(yè),這行業(yè)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尸匠從不亂收徒弟。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尸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年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丑一點。趕尸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后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尸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尸。接著,趕尸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尸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尸體爬不上去。
趕尸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后,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尸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里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尸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尸匠徒的可能。
趕尸匠的家里,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尸業(yè)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尸。他們雖趕尸,卻忌諱趕尸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尸,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尸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zhí)刂频狞S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后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后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趕尸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么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朱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尸。第一件功,便是死尸“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尸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尸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讓尸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
“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尸體不叫。因死尸怕狗叫,狗一叫,死尸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尸沒有反抗能力。死尸會被咬得體無完膚。最后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尸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尸來便特別輕松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尸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yè),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尸匠的小陰鑼,知道回避。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的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準死尸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尸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尸行業(yè),只有湘西才有。
死尸怎么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yè)和現(xiàn)象,得到應有的科解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趕尸”其實是黑幫的走私活動。
孩子受益一生民間故事篇三
陽春三月,余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農田里,綠油油的蠶豆長得格外惹人喜愛,競相怒放的蠶豆花猶如展翅飛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飄蕩在廣闊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時節(jié),蠶豆已長出粗壯的果實,剝掉厚厚的豆莢兒,里邊是綠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蠶豆,多的三四顆,少的一二顆。慈溪人愛吃青蠶豆,或煮或炒,香噴噴甜滋滋,小孩子們則喜歡把煮熟的青蠶豆串成一圈,像條項鏈似的掛在脖子上,互相約了到田野里嘻鬧,邊玩邊吃,非常開心。六月底,蠶豆成熟,農民們開始收摘蠶豆,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田野。農民們還喜歡把蠶豆曬在路上,讓行人從上面踩過,使蠶豆從豆莢中脫出。每當此時,滿地皆蠶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嘩啦啦響,別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產大白蠶豆,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蠶豆良種。大白蠶豆粒大質優(yōu),光滑結實,含有豐富的蠶白質和脂肪。大白蠶豆俗稱大豆、羅漢豆、當地人多稱其為“倭豆”。據說,當年戚繼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擊倭寇,戚家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將士門每殺一倭寇,便摘一顆蠶豆代之,用線串了掛在胸前,到時以豆數多寡記功論賞,這樣,“倭豆”之名逐漸叫開了。
蠶豆渾身皆是寶。除食用外,工業(yè)和醫(yī)藥都少不了它。即使豆殼和豆桿,也是上好的飼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殼,其散發(fā)出的煙具有強烈的驅蚊殺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用蠶豆制作成粉絲,蠶豆粉絲白亮細長,柔軟但煮不爛,是粉絲中的極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對大白蠶豆的幾種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為去殼的油沸豆瓣和不去殼的蘭花豆兩種,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來,產油沸豆還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魯迅小說《孔乙已》中曾寫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節(jié),這茴香豆就是用蠶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簡便,味道卻好。
三、炒蠶豆:這是農村里最常見的吃法。炒蠶豆有很多的花樣,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鍋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觀城一帶所出的“鹽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愛吃。還有一種炒豆堅硬但特香,稱“石板豆”,年輕人喜歡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顆一顆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