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
故事可以用來普及歷史知識,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歷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篇一:老當益壯的將軍
漢光武帝靠武力奪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強地主的大將謀臣,都是幫光武帝打天下立過功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有二十八個。漢光武帝死后,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畫在南宮的云臺上,稱為“云臺二十八將”。
但是在二十八將之外,還有一名大將,他的名字雖然沒有留在云臺上,在歷史上卻很有名氣。他就是老當益壯的馬援。
馬援在王莽統治的時候,做過扶風郡(治所在今陜西興平東南)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傷心,就把他們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來。后來在那邊搞起畜牧業和農業來。
不到幾年工夫,馬援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有了牛羊幾千頭,還積蓄了幾萬斛糧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過富裕生活。他把自己積貯的財產牛羊,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說:“一個人做個守財奴,太沒有出息了。”
他還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有遠大志向。越窮越堅強,越老越健壯。”(文言叫做“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王莽失敗后,馬援投奔漢光武帝,立了很多戰功。
公元44年秋天,馬援從外面打仗回來,有人勸他說:
“您已經夠辛苦的了。還是在家里休養休養吧。”
馬援豪邁地說:“不行,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騷亂,我正要向皇上請求保衛北方。男子漢大丈夫,死應該死在邊疆上,讓別人用馬革裹著尸首送回來埋葬。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兒女過日子呢。”
不久,匈奴和烏桓果然接連侵犯北方。漢光武帝派他去守襄國(今河北邢臺西南)。匈奴和烏桓跟漢兵接觸了一下,就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來不久,南邊五溪(在今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部族,打到了臨沅縣,漢光武帝兩次派兵征討,都被五溪部族打敗。
漢光武帝為了這件事很擔憂。那時候馬援已經六十二歲了,但還是請求讓他帶兵去打仗。
漢光武帝瞧了瞧馬援,見他的胡子都白了,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吧!”
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轉。
漢光武帝不禁贊嘆說:“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帶領馬武、耿舒兩名將軍和四萬人馬去攻打五溪。
馬援的軍隊到了五溪,因為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得了病。有人向漢光武帝挑撥是非,說是馬援指揮錯誤。漢光武帝就派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并且去監督馬援的軍隊。
梁松是漢光武帝的女婿,一向驕橫自大。梁松的父親原來是馬援的朋友。馬援看不慣梁松那股驕橫勁兒,曾經批評過他,梁松從此記下了恨。
梁松到了五溪,馬援已經害病死了。但是梁松還不肯罷休,向漢光武帝告了一狀,說馬援不但指揮作戰犯了錯誤,而且上次在南方的時候,私下里搜刮了大批珍珠。跟馬援一起的馬武也跟著一起誣陷,說馬援回家時確實裝了整整一車珍珠。
這一下,漢光武帝真的相信了,下令革了馬援的爵位(馬援本來封新息侯),還要追查馬援的罪。
趕到馬援的棺材運到家里,他妻子馬夫人不敢報喪,偷偷地把棺材埋在城外,連以前跟馬援要好的朋友和賓客也不敢上馬家吊喪。
馬夫人親自到宮里向漢光武帝去請罪,漢光武帝怒氣沖沖地把梁松的奏章扔給她。馬夫人一看到奏章,才知道她丈夫受了天大的冤屈。
原來馬援在南方的時候,害了風濕癥。有人告訴他,當地出產的薏苡(音yì-yǐ,又叫米仁)可以治風濕。馬援吃了一點,果然見效,回家的時候,叫人買了一批顆粒大的薏苡,用車裝了帶回來。
梁松、馬武偷眼看到過這些東西,就捕風捉影,把薏苡說成珍珠,告了馬援一狀,害得馬援革了爵位,壞了名譽。
馬夫人一連六次向漢光武帝上奏章申訴。還有一個名叫朱勃的人,聽到馬援的冤屈,也大膽地上了奏章替馬援申冤。
漢光武帝看了馬夫人和朱勃的奏章,才準許馬家把馬援安葬,也不再追查馬援的罪。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篇二:蕭何追韓信
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里燃燒起報仇的火苗。項羽一聲令下,大伙兒就放起火來。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干脆把掛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后,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么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后,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斬壯土?”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著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也找個機會走了。
蕭何得到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腳,立即親自騎上快馬追趕上去,追了兩天,才把韓信找了回來。
漢王聽說蕭何追的是韓信,生氣地罵蕭何說:“逃走的將軍有十來個,沒聽說你追過誰,單單去追韓信,是什么道理?”
蕭何說:“一般的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準備在漢中呆一輩子,那就用不到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準備怎么樣?”
漢王說:“我當然要回東邊去。哪能老呆在這兒呢?”
蕭何說:“大王一定要爭天下,就趕訣重用韓信;不重用他,韓信早晚還是要走的。”
漢王說:“好吧,我就依著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
漢王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很高興地說:“這是大王的英明。”
漢王叫蕭何把韓信找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直爽地說:“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禮貌。拜大將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鬧著玩似地叫他來就來。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擇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才好。”
漢王說:“好,我都依你。”
漢營里傳出消息,漢王要擇日子拜大將啦。幾個跟隨漢王多年的將軍個個興奮得睡不著覺,認為這次自己一定能當上大將。
趕到拜大將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將竟是平日被他們瞧不起的韓信,一下子都楞了。
漢王舉行拜將儀式以后,再接見韓信,說:“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謝過漢王,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后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后,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