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
雖然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是現代化的歷史教學要求教育工作者采用具有時代性的年輕化教學方式,作為傳授歷史知識的主要載體之一,歷史故事承擔著傳播年輕的歷史教學的重要使命。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篇一:大澤鄉起義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起義軍揭竿而起。當時,遵守規則的人確實會獲得一些好處,比如說他們會因為辛勤的工作而獲得獎賞、有經驗的人甚至會被授予官職,可是,這樣的制度設計也是極為殘忍的。因為人們會因為沒有完成工作而受到嚴厲的處罰,而此時,客觀因素是不會被統治者考慮的。
錯過了規定的期限的行為會被認為不守信,在秦律中,這是要被處死的行為。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死后一年),九百名民夫被押解到淮河流域(現在的北京)去駐守。天遇大雨,道路不通,眾人被困。隨后,他們意識到他們已經不可能按時到達目的地。發現自己必死無疑,于是這些民夫殺害了看守他們的軍官,然后建立了自己的王國。
陳勝和吳廣兩個人成為這次起義的首領,他們帶領農民起義軍隊伍去反抗強大的秦朝軍隊。很自然地,起義軍被秦軍打得土崩瓦解,最終都被秦軍殺害。然而,其他的起義軍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這場短暫的起義開啟了秦王朝覆滅的進程。
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篇二:古老的長城
中國的長城綿延超過20xx0千米,它是人類工程中的結晶之一。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并不是最早期的長城。
戰國時期,秦王為了保護自己的疆土開始建造長城。雖然工程浩大,但是早期的城墻和我們現在看到的的石結構相去甚遠。當時的建造者采用了一種稱作版筑夯土墻的方法。他們將泥土拉到建筑物邊上,混上一種黏合劑,然后壓緊。等泥土干了,就形成了萬里長城的最初的構造。
在一些地方,城墻高達4.5米(15尺),這讓長城成為當時難以跨越的雄關。與后來修筑的長城一般,秦長城依山就險,這意味著任何向秦國進攻的軍隊在需要攀登山脈和山脊的同時,還要對付這巍峨的城墻。后來,當秦始皇一統六國需要保護全國疆域時,他開始連接長城的各個部分,最終修筑成最原始的長城。
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篇三:法家的奇怪誕生
秦始皇以法家學說治國。法家學說施行雖簡單,卻規定了勞有所得、有錯必罰;提出“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要求法律規定明確、公布于眾,而人們晉升的唯一道路就是遵紀守法。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第一個向秦孝公提出法家的理論的人。傳說商鞅三見孝公,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在前兩次見面中,秦孝公都在討論中昏昏欲睡。第三次,商鞅嘗試了用不同的游說方式,他談論了關于法律在軍隊中應用的問題。這勾起了秦孝公的興趣,于是在第四次和商鞅的會面中,律法實施的細節問題在反復討論中被敲定。
在理論上,商鞅的一些主張并沒有聽起來那么糟糕。他提倡廢除舊貴族,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對朝廷忠心的臣民,提出朝廷作為集權的中心,倡導有功必賞,建議家庭人口以更細的單位劃分,每個家庭5個或10個人,同時附帶一個規則:當一個成員做錯了事,另外的人需要向官衙報告,否則就會被處以腰斬的刑罰。諷刺的是,商鞅最后是被一些貴族密謀陷害,五馬分尸而死。
有關秦朝的歷史故事篇四:私生子的傳言
據正史記載,秦始皇是秦莊襄王與其小妾趙姬之子。莊襄王薨逝后(譯者注:指王侯之死),趙姬又有了一個情夫,還給秦始皇生了兩個惹事生非的弟弟。為了確保他們不會威脅皇權,秦始皇把兩個弟弟都殺了,另外他還處死了母親的情人并軟禁了自己的母親。
另一方面,秦始皇早期的生活及身世不為世人所熟知。而這些情況表明,秦始皇實際上可能是個私生子。盡管這種說法現在廣受質疑,但這一說法由司馬遷所著的著名史書《史記》所載。司馬遷襲父職繼任太史令,由于觸怒繼任的皇帝,在處死和閹割兩種刑罰中,他選擇了后者。
受閹割之刑后,司馬遷繼續完成他的著作,其中就有關于秦始皇真實身世的故事。據《史記》所載,秦始皇的生父是一個名叫呂不韋的男子,而呂不韋也是他的臣下之一。呂不韋曾是富商,有一次莊襄王看上了他的小妾趙姬。盡管那時趙姬已經身懷六甲,呂不韋也只能主動進獻。呂不韋很清楚趙姬懷孕這一點,他只能自我慰籍他的兒子以后會繼位成為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