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寺的傳說故事
分鐘寺位于豐臺區東部,那么你知道分鐘寺的傳說故事嗎?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分鐘寺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分鐘寺的傳說故事
北京外城南面三個城門,東邊的那個門,叫“左安門”,俗名叫“江擦門”。出了左安門,往南偏東一點,不到三四里地,有一個地方叫“分鐘寺”。現在就說說這分鐘寺的故事吧。
分鐘寺為什么叫分鐘寺呢?在很早的早年,廟里有一口奇怪的鐘,打起這個鐘來,四外的村莊當然就都聽見啦。奇怪的是:聽鐘聲的人,是一個人聽了一個樣兒;頂奇怪的是:這個鐘聲不象鐘聲,簡直象有人在耳朵旁邊說話一樣。這個鐘聲,這個鐘的樣子,是聽老人一輩一輩傳說下來的,說:這個鐘聲,如果懶人聽了,就是“下炕!下炕!”如果勤勞的人聽了,就是“不忙!不忙!”如果牧童兒聽了,就是“放羊!放羊!”如果在春天聽了,就是“倒倉!倒倉!”如果在麥秋的時候聽了,就是“揚場!揚場!”
一口鐘怎么打出這么多樣聲音來呢?老年人聽老老年人說:當初,這里住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兒,無依無靠,是個孤苦伶仃的人,當地的人就叫這老頭兒給村里打更,老頭兒答應啦。大伙兒問這老頭兒:“老大爺,您給我們村子里打更,給您多少工錢呢?”老頭兒笑了笑,說:“我不要工錢,你們給我攢著,等攢得錢多啦,你們鑄一口鐘,打鐘就不用打更啦。”大伙兒也答應啦。打這兒,老頭兒就天天夜里打更。 老頭兒打更是很辛苦的 ,日子多啦,他把村子里的人的脾氣,都摸得清清楚楚的,到打“亮更”(早晨三點到五點)的時候,就有了分別。他知道哪一家小伙子勤勞,他打到這家門口,就輕輕地敲幾下梆子,讓這小伙子不必忙著穿衣裳下炕;他知道哪一家小伙子懶惰,他打到這家門口,就重重地敲兒下梆子,那小伙子聽了,就仿佛聽見敲鐵板一樣的響亮,他雖然心里恨著老頭兒,嘴里罵著老頭兒,可也就下炕干活兒去啦。老頭兒打梆子,不知道打了多少年,等到他再也打不了梆子的時候,一口新鐘也就鑄成啦。老頭兒不是說過:“打鐘就不用打更”嗎?打這兒起,鐘聲就響啦。
這口新鐘也很奇怪,也象老頭兒那樣“討人嫌”,一個人聽了一個聲音,大伙兒就管這里的鐘叫分鐘,廟叫了分鐘寺。
分鐘寺的簡介
分鐘寺位于豐臺區東部。東為棗林,西為王爺墳。因寺而得名。此地原有一座寺廟“粉妝寺”。因清代皇帝到南苑狩獵時,帝后及妃等隨行在此休息,梳洗打扮,故名“粉妝寺”。后取諧音為分鐘寺,村隨寺名,寺已無存。南三環東路、周莊路將村址分成三部分。村東有京津塘高速公路。
分鐘寺的拆遷
一、為迎奧運,環境建設帶來的變化
按照北京市行政村環境建設“六建六不見”的要求,將綠色奧運理念落到實處,分中寺村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進行環境建設。
通過村域環境建設建出分中寺村的環境亮點。在奧運環境建設中,分中寺村硬化村域道路6850.5米;改建排水設施6600米;規范戶外牌匾3089.5平方米; 拆除清理不規范廣告2600余塊;粉刷外立面9790.2平方米;整治戶外線路2650米,拆除侵街占道建筑物99876.5平方米,規范大院3處;改建33座達標公廁;改擴建垃圾房28座,新建垃圾中轉站1座。通過環境建設,村內道路變寬了、街面干凈了,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通過村域環境建設建出分中寺村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奧運環境建設,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道路基礎設施、環境秩序得到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環境大大優化,經濟收入大幅增長。20xx年經濟發展初見成效,全年總收入比20xx年增加8155萬元,增長21.8%。
奧運期間,分中寺村出動24名聯防隊員對9個重點人進行全天候監控,出動20名聯防隊員對村域內重點地段輪流值守,組織330名首都治安志愿者上街巡視。在村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分中寺地區在奧運期間保持了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的良好局面,為創建“平安奧運”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分中寺先后獲得“南苑鄉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單位”、“豐臺區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首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xx-20xx年度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二、拆除違法建設,消除安全隱患情況
為遏制違法建設,消除安全隱患,分中寺村在今年4月、5月份期間,先后拆除兩處由無資質單位施工的,工程質量低劣,安全隱患突出的違法建設。拆除了三處房中房建筑,整治了兩處存在安全隱患的出租院。兩個月內,共拆除違法建筑面積達到10000多平方米,整改面積約3400平方米,減少外來人口2300多人。
三、支持市重點工程建設的情況
為支持地鐵十號線的建設,分中寺村需拆除建筑面積約為37700平方米,減少集體經濟租賃面積約為320xx平方米,減少租金收入1380萬元/年。為支持成亦路的建設,分中寺拆除建筑面積約為4220平方米,減少租金收入160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