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與神醫(yī)的傳說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發(fā)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第一范文網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故事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清官與神醫(yī)》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叫孫正吉的人,自幼飽讀詩書,二十出頭就考取了舉人,后來又中了進士。曾任知縣、通判、知州、巡撫,因為官清正、明察秋毫而備受百姓愛戴。
可是,孫正吉卻有一塊心病——自從二十一歲娶妻吳氏,十年未育下一男半女。
這年,孫正吉在南平知州通判任上,妻子忽然有了身孕。消息傳開后,人們都為孫正吉感到高興。
初冬的一天,傍晚時分,天空響起一陣驚雷,吳氏生下一個男孩兒。孫正吉為兒子取名廉志。三天后,衙門前排起長隊,百姓們紛紛前來道賀,同袍下屬、富戶鄉(xiāng)紳更是絡繹不絕,但都被衙差擋在門外。正當大伙交頭接耳之際,孫正吉帶領家人們抬了三大籮筐熱氣騰騰的饅頭來到大門前,對眾人說:“孫某婚后十載方得一子,固是喜事,卻也不能因此壞了規(guī)矩。今天誰的禮我都不收,但大家的心意我領了,來來來,請各位每人吃兩個紅心饅頭,以表謝意。”
清官與神醫(yī)
光陰似箭,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廉志出生后,吳氏再無所出,廉志成了孫家的獨苗。孫正吉此時已升任知州。六月間,兩江汛情嚴重,顆粒無收,皇帝欽點孫正吉任巡撫前往江西賑災。
孫正吉到任的頭一件事,就是打開官倉,發(fā)放賑糧,穩(wěn)定民心;第二件事,動用官銀,開渠治水,墾荒復種;第三件事是懲治救災不力的地方官員。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孫正吉之子廉志長大成人,準備進京趕考,不料雙眼突然失明。孫正吉請多位名醫(yī)為廉志診治,卻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
這天上午,師爺遞上一封匿名信函,孫正吉拆開一看,上寫著兩句話:“剛正有何好?報應不曾少。”這下子可把孫正吉給氣壞了,怒道:“我心天地可鑒,怎么會有這樣的報應?”
就在此時,有位衣著簡樸的老人自稱是郎中,前來給巡撫大人的公子治療眼疾,被仆人攔在了府門之外。老郎中夸口“藥到病除”,仆人拿不定主意,入內稟告。孫正吉雖然有些疑竇,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念頭,忙吩咐快快有請。
老郎中為廉志診了脈,問廉志:“病前有何征兆?”廉志答道:“我看父親日夜為公務操勞,一心想考取功名為父分憂,故此一連三天三夜沒合眼備考,可是突然一陣昏暈,眼睛就看不見了……”
老郎中微微一笑,叫仆人拿來藥鍋,從隨身的布袋里取出了三匙冬青籽、六小節(jié)干藕、九粒蓮籽,放入藥鍋,吩咐仆人加開水一大碗,火煎一刻鐘。仆人沖口問:“您老這東西能行嗎?”孫正吉斥責道:“怎么這么不懂規(guī)矩?還不快按神醫(yī)的吩咐去做!”
一刻鐘過后,仆人把煎好的藥端了上來,老郎中接過藥鍋,小心翼翼地將藥倒在一個碗里,取出一根銀針,在自己的左手食指上刺了個小孔,滴了三滴血在藥碗中。孫正吉奇問:“老人家,這是為何?”老郎中隨口答道:“令郎的病是急火攻心,以至經脈淤塞,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yī)’,這三滴血是藥引,能使藥力滲透血脈,通經活竅。”一邊說著一邊將藥喂廉志服下。一旁的孫正吉若有所悟,連連點頭。
廉志服完藥就睡下了。老郎中說:“千萬別打擾他,讓他睡足時辰。”隨后收拾東西準備走。孫正吉忙道:“老人家,我還沒答謝您,怎么就要走了啊?”老郎中微微一笑:“我跟你一樣,做事不圖回報。”一旁的師爺說:“神醫(yī),您看這樣好嗎,我陪您四處逛逛,等公子睡醒了再走不遲。”老郎中哈哈一笑道:“你是不放心我的藥吧?也罷,我就等這孩子醒了再作計較。”
師爺陪著老郎中出了門。午時一過,巡撫府宅里忽然熱鬧了起來,公子的眼睛真的復明了!見老郎中回到府中,廉志連忙上前叩拜。孫正吉奇問:“孩兒,你的眼睛剛好,并沒有見過神醫(yī)的真容,怎么會認得他呢?”廉志答道:“剛才我在睡夢之中,他老人家就坐在我床邊,囑咐我養(yǎng)好精神,日后定能高中。”眾人聽了都感到十分驚訝,原來這老郎中真是位神醫(yī)啊!孫正吉夫婦和家人們都給老神醫(yī)跪下了,千恩萬謝。
神醫(yī)扶起孫正吉說:“大人何必行此大禮?老朽是欽佩大人的高風亮節(jié),因而略效微勞,何敢言謝?”孫正吉想到神醫(yī)還沒用餐,忙吩咐下人殺雞款待。神醫(yī)說:“老朽已茹素多年,不可開殺戒,只要有素菜就行了。”孫正吉便命下人給神醫(yī)準備素菜,并吩咐燒菜前將菜刀、砧板、鍋、鏟、碗、筷都洗得干干凈凈,并用開水燙過,以免沾葷。
孫正吉和廉志父子倆陪神醫(yī)用過餐后,請神醫(yī)到廂房休息。等他們再去看神醫(yī)時,神醫(yī)卻已不見了蹤影,只在桌上留下一封書函,孫正吉打開一看,上面寫道:“廉志聰明穎悟,且有經國濟世之志,深得我心,來年大比,定當高中,授官于江浙。我本姓盧,浙江慶元濟川村人,日后廉志至此,可到盧家舊宅南墻下尋我畢生醫(yī)道菁華,傳于后人。”
果如神醫(yī)所言,第二年,孫廉志進京應舉,高中探花,賜官浙江天臺知縣。孫廉志處處以父親為榜樣,上任僅三個月就對縣域民情深入了解,將公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入冬后,百姓得清閑,孫廉志專程趕到慶元濟川尋訪盧神醫(yī),結果卻讓他驚異不已。村頭原本確有一姓盧的人家,但盧老人已過世十余載,他的子女都遷居外地,如今房屋都已荒廢了。孫廉志心想:盧神醫(yī)能夠預知未來,他讓我來這兒,其中定有玄機。想到這里,他叫隨從借來鋤頭,將南墻角挖開,在三尺深處找到了一個鐵盒,里面包著一本冊子,上面寫著一百首五言絕句藥方,與去年老人家留言的字體一模一樣。
孫廉志立即寫信給父親,希望傾盡家產在神醫(yī)的故居處修廟祭拜。這個想法和孫正吉不謀而合,他準備了十輛馬車的財物,帶隨從與家人三十余人,晝夜兼程趕赴慶元濟川。父子會合后,立即請來本地能工巧匠動工建廟。
三個月后,廟修好了,正堂供奉了一尊神醫(yī)坐像。孫正吉將一百醫(yī)方做成一百個竹簽,放在竹筒里,設在神像前的供桌上供人求用。“神醫(yī)廟”香火越來越旺,廟中不僅能求醫(yī)治病,而且還能祈福,名傳浙、贛、閩三省,醫(yī)治民眾上萬人。后來也有人稱之為“盧福神廟”,就這樣濟川村也改名為大濟村。
從此之后,大濟村的神醫(yī)廟,香火一代傳一代,代代旺盛。到了現在,每逢元宵與入秋時節(jié),大濟村每年舉行兩次迎神廟會,當地村民抬著神像,男女老少挑著燈籠,從村里環(huán)繞上仙宮山,再重返廟里,祈禱盛世太平,人間無病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