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的詩句——《照鏡見白發(fā)》
《照鏡見白發(fā)》原文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發(fā)年。
誰知明鏡里,
形影自相憐。
《照鏡見白發(fā)》譯文
從前我有青云之志,歲月蹉跎中已到白發(fā)之年。
誰料到,今天對著明亮的鏡子,卻只有影子與自己兩相憐惜。
《照鏡見白發(fā)》鑒賞
張九齡從政之初,仕途通達,志氣高昂,他胸懷壯志,惟恐虛度光陰而一事無成。他曾因中書侍郎張挺之事而被認為結(jié)黨營私,罷免了宰相職務(wù),后又被貶為荊州長史。這首《照鏡見白發(fā)》詩是他為自己青春年華流逝、匡扶社稷的壯志未酬而大發(fā)感嘆而作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fā)年”一是說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自己沒有說服唐玄宗,沒有阻止住唐玄宗用人不當感到遺憾;二是說自己被貶攆出京城,做了一個無所作為的閑官而虛度年華。“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意思是說好心沒有得到好報,自己被打擊、排擠到孤立的境地。
《照鏡見白發(fā)》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壽,韶州始興(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始興縣清化石頭塘村)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xí)的六朝綺靡詩風(fēng),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fēng)度得如九齡否?”因此,一直為后世人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