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之杜牧篇——《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本詩寫一個離鄉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欲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灣灣、春雨飄灑,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畫”。
本詩在1992年香港“唐詩十佳”評選中,被評為第二佳。
注釋:
1、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歷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斷魂:指心里憂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3、遙指:指向遠處。
4、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
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
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熱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
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