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七夕的詩句——《同賦山居七夕》
《同賦山居七夕》原文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ㄍラ_粉席,云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同賦山居七夕》注釋
、籴秞iù:山洞;有洞穴的山!稜栄·釋山》:“山有穴為岫。”
、卺槝牵骸段骶╇s記》卷一:“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俱以習之。”《太平御覽》卷八三○引南朝梁?顧野王《輿地志》:“齊武起曾城觀,七月七日宮人登之穿針,世謂穿針樓。”后以“針樓”謂婦女所居之樓。唐?沈佺期《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唐?陳元初《憶長安·七月》詩:“七夕針樓競出,中元香供初移。”
、凼悾汗质愃
④槎chá:木筏。
、葆騲iá:接近;親近。
《同賦山居七夕》作者介紹
李嶠(644-713年)唐代詩人。字巨山,唐代贊皇縣人。隋內(nèi)史侍郎李元操曾孫,少有才志,20歲舉進士。初為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吏部尚書、中書令。李嶠剛直廉正,因觸忤武后,貶為潤州司馬。后召為鳳閣舍人。一生崇尚節(jié)儉,反對鋪張。曾反對武則天在洛陽白司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武后采納。李嶠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詩文為當時人所稱道。前與唐初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相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晚年,被尊為“文章宿老”。李嶠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最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詩多為詠風頌物之作,詞新典麗,而內(nèi)容較為貧乏。代表作“汾陰行”頗為時人推崇。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輯有《李嶠集》;全唐詩中有其作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