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原文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注釋
①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里指梅道士。
②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這里也指梅道士。
③丹灶:道家煉丹的爐灶。
④仙桃:傳說西王母曾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果實。
⑤“童顏”兩句:意思是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
⑥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句中也指醉顏。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譯文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賞析
詩人以隱士身份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游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游歷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后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悅而被放歸襄陽,于是漫游吳越一帶,游覽名山勝水。734年(開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準備向朝廷舉薦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約不赴,終究還是沒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時期,早年曾有遠大的抱負,但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過著隱士的生活。他潔身自好,不樂于趨附權貴,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當時和后世所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