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八詠詩·登臺望秋月》
《八詠詩·登臺望秋月》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八詠詩·登臺望秋月》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八詠詩·登臺望秋月》原文
望秋月。
秋月光如練。
照曜三爵臺。
徘徊九華殿。
九華瑇瑁梁。
華榱與璧珰。
以茲雕麗色。
持照明月光。
凝華入黼帳。
清輝懸洞房。
先過飛燕戶。
卻照班姬床。
桂宮裊裊落桂枝。
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葉颯颯鳴。
鴈門早鴻離離度。
湛秀質(zhì)兮似規(guī)。
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軒之蓬影。
映金階之輕步。
居人臨此笑以歌。
別客對之傷且慕。
經(jīng)衰圃。
映寒叢。
凝清夜。
帶秋風。
隨庭雪以偕素。
與池荷而共紅。
臨玉墀之皎皎。
含霜靄之蒙蒙。
{車蘭}天衢而徙度。
轢長漢而飛空。
隱巖崖而半出。
隔帷幌而纔通。
散朱庭之奕奕。
入青瑣而玲瓏。
閑階悲寡鵠。
沙洲怨別鴻。
文姬泣胡殿。
昭君思漢宮。
余亦何為者。
淹留此山東。
《八詠詩·登臺望秋月》賞析
此詩系沈約《八詠詩》中的第一首。公元494年(南齊隆昌元年)沈約任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時,作《八詠詩》于玄暢樓,時稱絕唱。到了宋代,玄暢樓因此詩而被改名為“八詠樓”。
《八詠詩》以八首雜言體的歌行組成,各首均以一句五言為題。《登臺望秋月》以下的次序是:《會圃臨春風》、《歲暮愍衰草》、《霜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佩去朝市》、《披褐守山東》。分別以秋月、春風、衰草、落桐、夜鶴、曉鴻、朝市、山東為描寫對象。
《八詠詩·登臺望秋月》作者簡介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zhèn))人。宋征虜將軍沈林子之孫、淮南太守沈璞之子。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公元494年(齊隆昌元年)任東陽郡(陳代改為金華郡)太守時,建軍臺玄暢樓(后改名八詠樓)。他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四聲八病”之說,是齊、梁文壇領(lǐng)袖。作詩精密工整,尤注重聲律、對仗。詩文之外,又長史學。其據(jù)舊版增改所撰《宋書》百卷,資料翔實,傳記評論,頗有識見。著有《齊記》、《四聲譜》、《梁武紀》、《梁儀注》、《沈約集》等。死后謚隱。明人張溥輯有《沈隱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