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歌——《閣夜》
《閣夜》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閣夜》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大歷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閣作所。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的意思。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以諸葛亮和公孫述為例,說明賢愚忠逆都同歸于盡,個人的寂寞就更無所謂了。全詩氣象雄闊,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閣夜》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