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讀后感400字(通用3篇)
三國讀后感400字 篇1
東漢末年分三國……林俊杰的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詳,是呀,三國,一個群雄紛爭的亂世,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個撲朔迷離的疑團。
疑團總需人來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一個個雄才偉略的三國英雄風云人物在《品三國》中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了。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以一家之言詳細的解晰三國中的各個人物。小到人物的儀態容貌,大到對各個經典戰役的剖晰,無不引人入勝。
我在《品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因為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雖然是被天下人指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罵名,但他實在是一個坦蕩并且極有個性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對曹操描寫的筆墨很多,篇幅也很大。曹操在《品三國》中甚至是一個很灑脫、很隨和、很幽默、很可愛的人?吹贸鰜硪字刑旖淌诤苄蕾p曹操這個人物。
《品三國》品出了三國文化的精髓所在,為我們揭示了幾千年前的三國歷史。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這句廣告詞打得很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實說《品三國》是好酒,倒不如說是香茗,蘊含著濃厚的香醇——中國文化。
三國讀后感400字 篇2
今天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有一個讓我喜歡又讓我討厭的三國人物一曹操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到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說他是奸臣,主要體現在他的疑心太重了,在刺殺董卓失敗后,他結交了陳宮,躲到了他的親戚呂伯奢家中,呂伯奢出去打酒招待他們。他卻壞疑呂伯奢一家要打他們,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更可惡的是呂伯奢打酒回來途中遇到了曹操,曹操一下就殺了呂伯奢,還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最終陳宮因為此事而離開曹操。這是我討厭曹操的原因。
但是我們只看到曹操的陰險狡詐的一面,卻未看到他冶國有方的另一個方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經過多年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于是曹操積極召集老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獲時只交給國家四至五成的糧食,邊防將士守邊種地,收獲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由于曹操此舉,才使中原農業得以很快的恢復。
此外,曹操的善于用人也是很突出的一個優點。他宣布重用那些出身彽賤卻有專長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等雖然出身寒門,但卻被曹操重任,使他們的才華不被埋藏。
這就是讓我喜歡又讓我討厭的三國人物一曹操。
三國讀后感4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籍華人陳舜臣先生的作品《曹操》,我對曹操這個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每當人們想起曹操,就會想起白臉奸臣,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可讀了《曹操》后我明白了,這只是對曹操的片面評價個很有本事的人,在政績上,有過一定的貢獻。比如:經過戰爭的沖洗,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農業生產遭受極其嚴重的破壞,是曹操采用屯田方針,才使中原農業得以恢復。
還有,曹操打破了漢末以來依照門第高低用官吏的標準,宣布重用那些出生微賤、門第低下,雖有偏短但有專長的人,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是生活有些小缺點的人,都可以量才任用。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他們雖然出身低微,但有一技之長,都被提拔成了大將。
曹操不僅愛惜人才,而且在戰斗中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把被動改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比如:公元199年袁紹想以10萬大軍的優勢兵力,一舉消滅曹操。曹操那時才兩萬兵力,當他得知敵人要發動總攻時,同謀士分析形勢,利用了袁紹的弱點,平定了北方。
通過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知道了怎樣看一個人。我還要提醒大家,以后可千萬別輕易說曹操是一個大奸臣了,在我心目中,他可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凡事不能只看片面,一定得看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