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酒斬華雄讀后感(通用3篇)
溫酒斬華雄讀后感 篇1
我讀了《三國演義》當中的一個故事關羽溫酒斬華雄講的是十八位諸候討伐董卓,董卓在汜水關下連斬幾十員大將,當關羽請戰時,袁術覺得他是馬弓手,不讓他參戰,被曹操攔住說:給關羽一次機會。并倒了一杯熱酒,關羽抱拳說:斬了華雄,再飲不遲。關羽斬了華雄之后,這杯酒還是溫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二個感覺:第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要以為關羽是馬弓手就瞧不起人。第二,只要有真本領,英雄終會有用武之地,我要像關羽一樣,學好本領,長大肯定有一天會像關羽一樣有發光的時候。
溫酒斬華雄讀后感 篇2
腦海中依然記得那個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傲慢武圣,關羽。他一生中成功的開始,就是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但這中間有多少是真的呢?
其實我們看的易中天品三國時,易中天說是孫堅殺的華雄,并有史書為證,在這時,我不由為三個人叫屈。
首先是華雄,他再沒用,也是西涼第一武將。不可能被人秒殺吧,對于這上面的溫酒斬華雄,假如我們就算他們兩人相遇,那么這酒要多燙才可以滿足溫酒斬華雄呢。我想,至少要200度以上才行。想關羽要幾十回合才打敗管亥,華雄再怎么有水分,也比管亥強吧,那不是至少要上百回合才行嗎。
我們再講第二人,孫堅,他要在羅貫中就寥寥幾字,就把他的戰功給了關羽,如若他泉下有靈,不幸知道了這件事,會不回三尸神暴跳地跑來找羅貫中拼命呢?我想一定會的,因為他一生的功記雖多,但這最重要的幾個卻被你幾字改人,不用說,我想羅貫中在下面一定很麻煩,因為有好幾萬孫堅軍要找他拼命呢。
再講關羽,他性子傲慢,為人也有傲骨,怎么可能會允許自己頭上放別人的功績呢。所以他若知道,那他一定會很氣憤,因為在羅貫中給他功績是,卻侮辱了他的尊嚴,這也一定不是關羽想見的。
回過頭來,再想想,羅貫中他的小說確有可取之處,但他的磨滅別人功績,隨便給人加上一些莫須有的事情,這使我不大喜歡他這個人,也許有人說小說就是給人看的,就是有瞎編的東西才有意思。但我覺的如果是一本無足輕重的小說,那是無所謂的,但它一但成為了一本眾所周知的名著,那他至少應該尊重別人,因為這本書,在很多人看來是有歷史的,是可以相信的,以致于讓人為它就是歷史。我很慶幸我們還有很多三國的史書,但如果沒有那些史書,那我們是否可以知道歷史的真相。
我想請大家在寫歷史性文學作品時,多少請尊重一下歷史吧,因為在未來可能會有歷史文件丟失是,那你的作品將會成為一本歷史的參考書。
溫酒斬華雄讀后感 篇3
關羽溫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為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說:“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著華雄的人頭擲于地上。因此,給后人留下了“溫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但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可以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但是,卻憑著自己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己,讓后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但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知道后,后悔不已,說:“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通過關羽溫酒斬華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一定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這個故事不僅僅是體現出了關羽的勇猛和膽識。其實也讓我們學習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