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后感(精選15篇)
少年讀后感 篇1
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人物高雨欣。她八歲時父母離異,只有媽媽每天賣燒烤賺來一些錢來養(yǎng)活小雨欣和姥姥。
在小雨欣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每天放學(xué)就跑到學(xué)校附近,將書包放下,圍上圍裙,幫起媽媽賣燒烤。那快來買烤腸,一元一串的叫賣聲,真叫人心酸。
雨欣每天幫媽媽賣完燒烤,回家吃晚飯已是晚上九點半多了。待吃完晚飯大家都睡了,小雨欣就關(guān)了點燈,點上一支蠟燭,開始做功課。當記者問她為什么不開電燈時,她用天真無邪的童聲,望著記者說: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點電費,還不會影響媽媽和姥姥。
雖然小雨欣天天幫媽媽干活,但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從不讓媽媽擔心。
雨欣媽媽想給她吃香腸,她死活不肯吃。她說:一根香腸成本7毛,賣出去一塊,只賺3毛,我吃了一根,不就少賺了嗎?
這聲音,多無邪!
是啊,現(xiàn)在的孩子的生活比起他們是多幸福!卻又有多少能孝順父母!有多少能為父母著想!又有多少能為了父母打拼!為了父母而不惜自己的利益!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
少年讀后感 篇2
記得《恰同學(xué)少年》中有這樣的一幕:毛澤東、蕭子升和蔡和森在寬闊的湖南一師操場上,聲情并茂地朗讀梁啟超寫的《少年中國說》,那朗朗讀書聲引起了其他同學(xué)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誦讀那令人振奮的詩篇。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難忘:
故今日之責(zé)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是啊,就是梁啟超,毛澤東和他的同學(xué)們這種奮斗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奮斗和革命才能有永遠的進步。
少年是祖國的花朵,關(guān)系著祖國的今后和未來,擔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前途和親人寄予的厚望,還有祖國的利益和發(fā)展。很多領(lǐng)導(dǎo)人都說過,凡事要從娃娃抓起,更說明教育對祖國的重要。今日之責(zé)任,祖國之責(zé)任,都是我們肩負的重擔與上進的激勵。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也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努力與上進緊緊地關(guān)乎著祖國的命運,少年永遠是祖國的脊梁。
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我們莊重嚴肅,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奮發(fā)圖強。在新時代,我們要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迎接各種挑戰(zhàn),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遙想當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節(jié)約,至今仍值得我們效仿。
過去和現(xiàn)在卻也不乏劉俊卿這種虛榮的人。一師范開學(xué),父親為他挑擔,他卻說父親是他雇的挑夫。父親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賣著臭豆腐供劉讀書,為了那所謂的面子竟管父親要很多錢去買一雙皮鞋。他一學(xué)期花的錢竟比王家少爺還多!他視功名利祿為人生制高點。他為了面子,寧可犧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卻何曾想到親人的心寒?
他原本也有不錯的學(xué)習(xí)成績,也可以效力祖國,卻自毀前程,這不正是劉為自己在歷史上留下的一道敗筆么?
處于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學(xué)習(xí)資源,但是,正因為條件的改善,促使了我們更加的奢侈,更會享受。我們怎樣像毛澤東、蔡和森那樣胸懷大志,不慕虛榮,腳踏實地,懂得感恩呢?
少年讀后感 篇3
這兩個星期里,我看完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部書。
這本書講了畢宇飛小時候的許多事。其中最有趣的,還是他在荒地上玩耍時的情景了。他以前經(jīng)常給生產(chǎn)隊放牛,雖然只是貪玩,但卻常常得到別人的贊美。他先讓牛在草地上吃草,等牛一吃飽,便把牛趕去了鹽堿地上,一次次爬在牛背上,像騎士“堂吉訶德”一樣,瘋狂地模仿著騎兵,想做一個英勇無畏的騎兵,就是不像堂吉訶德一樣走火入魔。
作者小時候的幻想的基礎(chǔ)完全出于清貧的生活。而我們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辛福生活。我有時吃飯的時候,媽媽給我夾菜,看到這個菜不好吃,就十分任性地說:“我才不要吃,這最討厭吃這個了!快拿開!”一看到好吃的菜就馬上叫媽媽夾到我飯碗里。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啊!我以后要向畢宇飛叔叔學(xué)習(xí),成為一個自理能力強,獨立的人。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部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后也要像他學(xué)習(xí)。
少年讀后感 篇4
清明節(jié)的下午,我在家里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從開始到結(jié)束,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落下。一顆顆感恩之心,一腔腔感激之情,打開了我的心靈之窗,讓我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故事里的一個個孩子,年齡還那么小,肩膀還那么瘦弱,就得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對姐弟。清晨,僅有十幾歲的姐姐帶著年幼的弟弟,上山去采茶。他們連口水也顧不上喝,就得在烈日連續(xù)采摘好幾個小時。當他們大汗淋漓地采完茶葉再捎上拾來的垃圾和玉米棒艱難地來到城市把東西賣出去后,換來的錢卻不能為了自己買一點好吃的,因為病重的奶奶還等著這些救命錢去買藥呢!但是,他們在逆境中也能崛起,也能笑著面對生活,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一直以來,我都覺著自己不夠幸福,因為我沒有穿著名牌服裝,家里也沒有住在豪華別墅。現(xiàn)在,我才知道我錯了。我追求的只是讓自己過上奢侈生活,從來沒有顧及到那些疼我愛我養(yǎng)我時時刻刻守護在我身邊的人。而最美孝心少年們追求的卻是家人平平安安,把他們的全部心血都凝結(jié)在一個孝字上。孝字是個常見字,它的漢字結(jié)構(gòu)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寓意就是子要敬老。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就是對孝字最好的詮諭。
《弟子規(guī)》中說,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zé),須順承。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聲問候,一個微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wù),與家長分享快樂,這都是孝的方式。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孝心在生活中幸福得開花綻放。
少年讀后感 篇5
你知道動畫片《貓和老鼠》、《灰太狼和喜洋洋》、《賽爾號》嗎?肯定有很多同學(xué)知道,并且動畫片里的臺詞都可能記得非常清楚。這是我們的童年,我的童年。
那你知道我們老一輩的童年嗎?讀了《蘇北少年》這本書,我走進了他們的世界:在漫長的童年時光里,從生活平時的細節(jié)中,捕捉永恒的瞬間。我深陷其中,感受到了湯圓、蠶豆,把玉米糊當甘蔗肯的快樂滋味,在桑樹下定期舉行“桑樹會議”,小屁孩們在樹下做出他們的“重大決策”。還有很多動物,像是帶我們走進了森林動物世界。
大地一年四季都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調(diào)色板,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用現(xiàn)實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又一幅的童年圖畫,帶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
如今我們用數(shù)碼相機、智能手機拍下的每一處風(fēng)景,每一個表情,每一個角落,每一道佳肴等等,又用鼠標不假思索的扔進“垃圾桶”。今天的我們可能要靠父輩們?nèi)チ私馕覀兊耐辍?疵恳粡堈掌宋飼r,更要知道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去揭開樸素迷離的光影,重溫童年的那些美好回憶。
少年讀后感 篇6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本單元我們學(xué)的五篇課文都是圍繞自強不息的主體來寫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九課的《頂碗少年》。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雜技表演時,一位少年表演頂碗,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后獲得成功。我想:這位少年面對兩次失敗都沒有灰心,頑強拼搏,最后取得了成功,他是一個真正的強者。而我,平時做作業(yè)時,一遇到什么難題,就去問哥哥,從來沒有一個人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真是讓我羞愧難當啊!當我讀到一位矮小結(jié)實的老者從后臺撫摸著少年的肩胛,嘴里輕輕說了些什么時,我想,老者一定是說:“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要輕言放棄。”當我又看到: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jié)目吧!”好多人也跟著喊了起來時,我想:那些觀眾也太沒有素質(zhì)了吧!那位少年也不想失敗啊,我們應(yīng)該對失敗者多一份諒解,多一份寬容。
這篇課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人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博一下也許就能看見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博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fēng)。這段話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如果你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前,一定會取得成功。寫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句話:眾里尋他見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在再拼一下,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中——這便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少年讀后感 篇7
很難想象,在非洲,一片掙扎于饑荒死亡邊緣的干旱土地,紅色塵土漫天狂舞中,矗立著一架用廢品建造的風(fēng)車。風(fēng)車能發(fā)電,連接它的小燈泡閃閃發(fā)光。建造它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威廉坎寬巴。
《馭風(fēng)少年》講述的便是這么一個故事。這是一本出于真人真事的自傳體小說。威廉被迫輟學(xué),完全靠自己探求實驗,利用廢品廠撿回的破銅爛鐵,研制出了能發(fā)電的風(fēng)車。書中記述了他的成長、磨難以及最后的成功。這書屬于勵志小說,然而卻和其他的勵志讀物全然不同——它沒有強說愁的辭藻,沒有自吹自擂的吆喝。威廉坎寬巴一直為笑著給我們講他的故事,微笑著告訴我們他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合上書仰起頭,似乎就能看到這位黑人男孩憨厚淳樸充滿夢想的笑臉,然而我的淚水卻早已在眼眶中打轉(zhuǎn)。
饑荒的肆虐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擁擠的乞討人群,有失道德的搶奪,掉落在地上的玉米粒都被拾得干干凈凈,香蕉皮成了難得的美味……。饑荒是活在當下的你我都無法體會到的,但它無疑是一頭猙獰的巨獸。人們在饑荒中的手足無措與面對世界末日時無異。威廉被“有趣”的總統(tǒng)與政府欺騙,眼看著一個個同胞被活活餓死,活著的親朋紛紛掙扎在疾病與死亡邊緣,揮別夢寐以求的校園與書本……。他以一個少年的視野觀看世界,用他的質(zhì)樸去領(lǐng)悟世界。“當下我們只能靠自己,沒有人會伸手拉你一把”——是威廉悟出來的道理,深沉、準確,充滿力量。在敘述中,他從未落過一滴淚;面對災(zāi)難,他有的是堅強和年齡不對等的沉著。
災(zāi)難中,這位少年逐漸學(xué)會如何面對世界。威廉問父親該怎樣懲罰偷“多維”(當?shù)匾环N食物)的小偷,是否要像其他村民那樣處死他們。父親告訴他:“我們?nèi)魏稳硕疾荒軞ⅲ麄兌际丘I得沒辦法才出來偷東西的,我們必須學(xué)會寬容。”在這樣的影響下,威廉善良得讓人心顫,內(nèi)心有著與他的膚色迥異的純白。面對小狗坎巴的死亡,他說:“坎巴看見我離開時已經(jīng)放棄了生存的意愿,這意味著殺死它的人是我”、“沒有人知道坎巴的遭遇,直到今天我才把它公之于眾”。哪怕是對于一只即將老死的狗,他也感覺它的離開是一種殘忍;即使明白一切,也終究無法原諒自己。他的心猶如水晶一般剔透。
面對孱弱的國家,不負責(zé)任的政府,威廉對祖國的愛卻從未淡薄。“看著地圖上的馬拉維——棕色的道路在綠色的國土上縱橫交錯,馬拉維湖像顆璀璨的寶石點綴其中,你也許想不到那里住著一千一百萬馬拉維人。就在那一刻,其中的大多數(shù)人正處餓死的邊緣”、“如果我們發(fā)明的東西真正有用的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馬拉維的現(xiàn)狀。”在逆境中,不該埋怨別人沒有做什么,而是該去尋找自己能做的事。即使是去廢品堆里尋找一個較為完整的軸承,也比自以為是的針砭有意義得多。十四歲的威廉,早已懂得這些許多人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東西。
談到威廉成功的關(guān)鍵,我認為這也恰恰是這本傳記,與其他勵志讀物的區(qū)別所在。正如之前所說的,威廉總是笑著告訴我們他擁有什么,而不是哭喪著臉講他有多么悲慘。例如,書中對于輟學(xué)輕描淡寫,全然沒有一些電影情節(jié)中呼天搶地、砸鍋賣鐵的催淚場面。威廉清楚父母的艱難,他把失望彷徨留給自己。“爸爸干活需要幫手”——他喃喃地念道。無論記敘自己的挨餓,還是實驗中的種種挫敗,都不加修飾。那些不如意,好像不過是一陣清風(fēng),卷起了熟悉的紅色塵土。他告訴讀者,自己很快樂,心中充滿希望;告訴世界,他的研究成果將會讓全國人民都用上電和水。
把光明留給別人,自己承受陰郁——我突然想起這句話,用來形容威廉再適合不過。過去一向不愛看勵志自傳讀物,只因受不了那些悲慘情節(jié)的渲染與生離死別的糾葛。然而威廉的故事像一縷陽光,雖然照射著更多的傷疤、血液以及痛苦,但它永遠是陽光,帶給人的永遠會是溫暖與感動。人們常說高手敘事,便是能寫含淚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揚的狂喜。威廉的敘述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帶給人對災(zāi)難的體悟,對社會的思索,對黑暗的抗議,而這些又都是不著淚痕的。看著皮膚黝黑的大男孩燦爛憨厚的笑容,最讓我想起的一個詞便是:“赤子之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用微笑點亮黑暗的時光,用善良與寬容對待一切丑陋,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即使有一天落下淚來,淚水也會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化成風(fēng),讓夢想的風(fēng)車轉(zhuǎn)起來。
干燥的沙地上,棕紅色的風(fēng)塵中,矗立一座歪斜的木塔,塔頂高擎一架由破銅爛鐵制成的風(fēng)車。少年緊握著連接電線的小燈泡,看著掌心出現(xiàn)了一點微光,接著光亮突然綻放出來。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這東西真的能發(fā)電!”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少年讀后感 篇8
《恰同學(xué)少年》是著名作家黃暉寫的一本巨作。這學(xué)期,張老師讓我們班里同學(xué)共讀此書。
黃暉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蕭子升等人在湖南第一師范度過的五年半讀書經(jīng)歷。其中讓我深受啟發(fā)的是"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這個故事。
故事主要寫了叛國賊劉俊卿為了獲得官位出賣校長和同學(xué)們,把《明月上篇》交給了湯薌銘,大批軍隊把學(xué)校包圍了,要處罰孔校長,可是在同學(xué)們和劉三爹的幫助下,成功脫險。
這個故事中,讓我極為贊嘆的是孔校長和劉三爹。孔校長雖然是一個文人,可是卻有著堅強不屈的氣概,雖然國民黨的實力如此強大,雖然士兵的槍口如此可怕,可是這些完全壓不倒孔校長舍身取義的信念,他愿意與國民黨永戰(zhàn)到底,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投降與國民黨,他臨危不懼,舍身取義的精神,值得我們世人贊嘆和學(xué)習(xí)。
劉三爹雖然只是一個賣臭豆腐的小販,也沒有上過學(xué),更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可是我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他和孔校長沒有什么關(guān)系,他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孔校長,他舍身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十分贊嘆。
在我們中國歷史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好漢,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安全,為了正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說:狼牙山上的五位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安全撤退,他們和日本鬼子抗戰(zhàn),他們在彈盡糧絕的時候,也不肯向敵人屈服,不投降于敵人,最后他們跳下了懸崖,壯烈犧牲了。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這12個字,象征著什么?象征著中華民族無數(shù)英雄,為了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為了讓祖國變得越來越富強,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堅定不移,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才換來了我們今日的太平生活。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我們21世紀的中國還算太平,可是還有許多國家朝我們中國虎視眈眈,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好好上學(xu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wù)和責(zé)任,長大為祖國做貢獻,讓我們中國科技、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排在世界的第一,不能讓歷史重蹈覆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牢記血的教訓(xùn)。
少年讀后感 篇9
如果我就是威廉.坎寬巴,那現(xiàn)在一定已經(jīng)眾人皆知了。
如果我也有他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對學(xué)習(xí)的渴望,也會“造出風(fēng)車”的。我能體會到,他工作的那么辛苦,手臂上的肌肉如火燒般疼痛。我認為,他看著眼前的風(fēng)車,一定會產(chǎn)生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他的工作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就拿我來說吧,我學(xué)滑板,一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放棄了,而他的工作中,有著許多困難,如果讓我來做,只會是一種結(jié)果:做上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完!
他的工作中還遇到了饑荒。我不可能撐上呢么久只吃一小口“希馬”,可是,威廉.坎寬巴卻撐了下去,正因為如此,他才能造出風(fēng)車!正因為它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才能為自己家通上電!才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風(fēng)車!
在饑荒時,他甚至去吃硬邦邦的羊皮!那羊皮多么難吃啊,他們竟然能吃下肚。不過,想想也對,饑餓的時候什么都是十分美味的,平時厭惡的食物在此時卻異常珍貴。
饑荒總有頭,想象著面前玉米飽滿而美味,我不禁口水直流,在饑荒之后,誰能不產(chǎn)生吃下它的欲望?我不能。玉米的美味是難以抵抗的,燒好后,一口咬下去,香透入味。
看著他那高大的風(fēng)車,我不禁想問:材料是從哪兒來的呢?這難不倒聰明的坎寬巴。他從垃圾場中找到了許多材料,缺少的物品他的朋友幫他買了。通電之后,他一定認為努力沒有白費,心里一定有欣喜地感覺。
被輟學(xué)的他能有這等信心是十分可貴的。我被輟學(xué)后,哪里會有心思去造風(fēng)車呢?,只會整天唉聲嘆氣。
生活很艱難,我沒有變壞。有夢想,就會有未來。
少年讀后感 篇10
輕輕翻過一頁頁,腦海中一個個少年的頓時身形鮮活起來,他們或開朗,或?qū)捜荩蚯趭^,或樂于助人,又或孝敬長輩……他們是美德的孩子,書中的文字清晰而又生動的記錄了他們的種種事跡,當最后一頁悄然翻過,才發(fā)覺心靈受到的震撼如此之深,少年們用他們純潔美好的心靈,給了這個已然缺乏“真情”的社會重又增添了一股生動的活力,讓我們明白,原來美德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拾荒佬”—王思源的故事,與別的小學(xué)生不同,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撿廢瓶子,為此他沒少遭到其他同學(xué)的戲弄,但是他依舊“我行我素”繼續(xù)撿瓶子,王思源的家境不差,為何還要撿瓶子呢?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的老師由其他一位同學(xué)嘴里得知,王思源撿瓶子是為了攢錢幫助希望小學(xué)同學(xué)和家境不好的同學(xué)。其實這一習(xí)慣在王思源上小學(xué)一年級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在平時,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他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塑料袋,把人們丟棄的飲料罐,塑料瓶一個一個收集起來,帶回家中。于是,人們常常看到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彎腰撿著瓶子。王思源還是一個特別有毅力的孩子,哪怕夏天皮膚曬得炭黑,冬天手制動的通紅,他的咬牙堅持了下來,如此年復(fù)一年如復(fù)一日,到了小學(xué)畢業(yè),已經(jīng)足足有八百多元,王思源也沒有忘記他的承諾,在學(xué)校組織“愛心捐助”他從事毫不猶豫的30、50地捐,四川地震時,他也他又拿出所有剩下的錢匯給了中國紅十字會……
王思源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很多,倘若換做是我,會用自己辛辛苦苦撿瓶子換的錢無私的捐給平生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嗎?可是讀到這篇故事后,才讓我知道人間有真情,不論貧窮,不論富貴,我們都要充滿愛心,為別人盡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像王思源這樣的故事或許還不止一個,只要你愿意,用你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一顆善良的心靈,你就會發(fā)現(xiàn)美德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少年讀后感 篇11
在這兩個星期里,我看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里面的許多情節(jié)我的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講了作者小時候的許多事。其中最有趣的,還是他在荒地上玩耍時的情景了。他以前經(jīng)常給生產(chǎn)隊放牛,雖然只是貪玩,但卻常常得到別人的贊美。他先讓牛吃飽草,便又趕牛去了鹽堿地上,一次次爬上牛背上,像堂吉訶德一樣,瘋狂地模仿著騎兵,想做一個騎兵,只不過不像堂吉訶德一樣走火入魔罷了。
作者小時候的幻想的基礎(chǔ)完全出于清貧的生活,更何況他已經(jīng)算是個當時的“富二代”了,一點也不像我們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溫飽不愁。在家里,媽媽經(jīng)常給我買這個,買那個,可是我卻挑三揀四,一有不稱心就把頭一甩“不要!”有時媽媽夾菜,我還是會了一句“不要!”偶爾我才會不吭一聲,直接吃下去。我們還有一點比不上他,那就是童年該有的那一種玩的童心。現(xiàn)在,我們許多人越來越“宅”,很少出門,也很少運動,整天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而不是去探索其他未知的世界,去體驗生活的樂趣。
讀了《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我學(xué)到了很多很多。我們也要向他一樣,做一個無畏的堂吉訶德。
少年讀后感 篇12
最近,我看了美德少年故事,里面的故事特別感人,如《特殊同桌》、《堅持著,都是美好的》、《愛心小天使》、《大棚里的孩子》等。其中,里面最令我感動的是《特殊同桌》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同學(xué)們關(guān)心一個聾啞殘疾人同學(xué)的故事。
新的學(xué)期開始了,老師在班上宣布:“我的同桌我做主”。讓同學(xué)們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坐一起。班里有一位同學(xué),他叫于湛如,是一個聾啞的殘疾人,性格很孤僻,成績也不好。老師拍拍講臺桌說:“誰愿意和于湛如坐在一起的請舉手”。可同學(xué)們都在猶豫著,有的同學(xué)還私語著說:“和一個殘疾人坐一起,一天兩天還行,這一年兩年可不行啊!”就在這時,我們的班長站了起來說:“我想和我的好朋友坐一起,”老師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同意了,并告訴大家,讓同學(xué)們都多多的幫助于湛如。就這樣,在老師和班長的帶領(lǐng)下,同學(xué)們都積極的幫助這位殘疾同學(xué),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于湛如的成績有了很好的提高,聽力也有了很大的好轉(zhuǎn)。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不管是聾啞人還是有其它障礙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應(yīng)該得到尊重,讓他們?nèi)谌氲轿覀兊募w中,只要我們用心幫助他們,他們就會有很大的進步,社會會更美好!
少年讀后感 篇13
馬拉維是一個非洲小國,飽受干旱、饑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擾。主人公坎寬巴就出生在這樣一塊貧窮的土地上。1997年,十四歲的坎寬巴因為家里出不起學(xué)費而輟學(xué)在家。無意中他得了一本書——《探究物理》,他愛不釋手,并自學(xué)了書中的電學(xué)知識。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克服了許多困難,坎寬巴終于造出了自己夢想的風(fēng)車,并用風(fēng)車來發(fā)電。
坎寬巴是不幸的。巫術(shù)和饑荒差點要了他的命。饑荒最嚴重的時候,全家人一天只吃一頓飯,吃的是一種用玉米皮磨成的面做的食物,曾經(jīng)是喂豬吃的;那時候,連一個香蕉皮都能成為難得的美餐;餓急了,坎寬巴還搶過狗食;他到菜市場揀來賣肉的丟掉的羊皮,拿回家煮煮吃都覺得美味無比……為了一家人明年的口糧,坎寬巴在上學(xué)之余還必須到地里幫父母干活,但是干兩下就得歇一會兒,因為他太餓了,只有這樣節(jié)省體力才不至于被餓昏。讀到這兒,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慚愧。我們是吃零食長大的一代,我實在想像不出坎寬巴都餓成那樣了,是怎么又學(xué)習(xí)又幫父母干活的,我也第一次從文字中這么近距離地感受到世界上還有這么貧瘠的地方,還有這么饑餓的人群。
坎寬巴也是幸運的。那本《探究物理》陪伴他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坎寬巴從廢品場里收集廢銅爛鐵,借來爸爸的收音機和自行車、村長家的膠管,運用從書本上學(xué)來的知識,把收音機的馬達作為風(fēng)車的發(fā)電機,葉片是破金屬桶上裁下來的,電線也是從廢品中淘來的,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在一個有風(fēng)的日子里,風(fēng)車終于轉(zhuǎn)動起來了。
我緊握著連接電線的小燈泡,等待奇跡發(fā)生。起初,我的掌心出現(xiàn)了一點微光,接著光亮突然綻放。所有人屏住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這東西真能發(fā)電!”有人說。
“是啊,”另一個人說,“他真的做到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少年坎寬巴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這不是偶然的,是他對心中夢想的不懈堅守,對科學(xué)知識的執(zhí)著探索。坎寬巴值得我學(xué)習(xí)!
新學(xué)期就要開始了,除了學(xué)好課內(nèi)知識,我不會停止對夢想地追逐。我想成為一名建筑師,我要建造出既堅固抗震又美觀實用,還不用花很多錢的房子,為我的祖國,為我的家鄉(xiāng)做貢獻!
少年讀后感 篇14
學(xué)習(xí)李佳童她堅持不懈、有耐心有信念。比起李玫潔我看了美德少年的典型事例后感慨萬千,我想我們做的和他們所做的比起來可還差得遠著呢。
事例 1 :李玫潔,女, 1999 年 12 月出生,她是一個勤奮好學(xué)的好同學(xué),她關(guān)心集體、尊敬老師,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少年。在學(xué)校她勤奮學(xué)習(xí),努力學(xué)好每一門功課,成績名列前茅。課余時間參加了舞蹈、鋼琴、古箏、書法、繪畫特長班。在家里,她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她能幫助父母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wù)事,會幫助因病而躺在床上行動不便的奶奶倒水端飯。在社會上,她為了幫助汶川大地震的受災(zāi)同伴,她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
事例 2 :李佳童、女, 20xx 年 6 月出生,她一出生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腦性癱瘓,她頑強地與病魔抗征,一天幾十根針扎在頭上,從一開始的哇哇大哭到無聲地流淚,又到堅韌。后來,她反而安慰為她哭泣的親人。為了學(xué)走路,她經(jīng)常摔跤。她根本沒上過幼兒園,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她小學(xué)時成績好,年年都是三好生。
我要學(xué)習(xí)李玫潔她那尊敬長輩,關(guān)心同學(xué)。敬愛老師,有愛心有憐憫之心的品質(zhì)。我要我們不如,比起李佳童,我們更不如,她們是我們暫時的目標,讓我們超越她們。
我想想,我們是不是太幸福了,那我們應(yīng)該做得更好,爭取超越她們,也做一個“美德少年”吧。
少年讀后感 篇15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她和爺爺搶書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觸了我的心,這篇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名叫李琳玉的女孩子,她不僅德才兼?zhèn)涠疫
是大家公認的好班長,可是,命運卻和她開了兩次的玩笑,第一次是父母離異,缺少母愛的小琳玉卻依然很開朗頑強,依然是家長面前的好女兒,依然是老師和同學(xué)們面前的好班長、“開心果”。第二次是爸爸病情惡化,去世了(之前她爸爸重病在身)。爺爺受不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便倒下了,李琳玉為了讓爺爺不在難過,便與爺爺一起在書的海洋里遨游。
這篇文章不僅寫了李琳玉和爺爺搶書看,還具體寫了李琳玉的家庭雖然困難但她卻沒有退縮,反而越挫越勇,這種精神即使我佩服,又使我心頭不免涌起一絲絲傷感之處。她的這種精神是我想起了海倫凱勒、霍金、“夏洛蒂三姐妹”……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兩句話:
“與其讓人看到雷雨,還不如讓人看到雷雨之后的彩虹”。
“人生沒有彩排,每場戲都是現(xiàn)場直播.”
這兩句話讓我更加體會到李琳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品質(zhì)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面對困難不是退縮,而是前進,
我們要學(xué)習(xí)李琳玉的精神品質(zhì),要學(xué)習(xí)如何對待長輩,孝敬長輩。李琳玉正是憑著她身上具有的特別的品質(zhì),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