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精選15篇)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
我對三字經(jīng)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環(huán)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蘊涵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jīng)有數(shù)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總結(jié)、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更加透徹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結(jié)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2
每天我寫完作業(yè)都要讀一些課外書。這學期,我就讀了《三字經(jīng)》這本書。它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還有教我學習的……
《三字經(jīng)》中有幾句話讓我記憶憂新,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它讓我明白從小要好好學習,不能錯過最好的學習機會,更不能做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像“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意思是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用扇子扇涼席。他的細心和孝順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而“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兄弟間要相互謙讓,做兄長的要呵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長。雖然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但我們有伙伴,有同學,所以我們對同學和伙伴也要相互謙讓尊重。
讀了《三字經(jīng)》這本書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學到的這些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jīng)》使我很感悟。
《三字經(jīng)》是一本以三個字為文的教育古書。《三字經(jīng)》自宋朝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nèi)容包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此書作者是宋代人王應麟。初著傳說為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
《三字經(jīng)》這書精確講到如何尊重他人、熱愛學習和勞動、尊老愛幼等良好行為,能使我們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拿什么來說,就說我家樓下的小峰吧!以前他并不愛好學習,調(diào)皮、任性……可在一年級的一天,我發(fā)覺他改變了許多。我聽他媽媽講,原來是那本《三字經(jīng)》的功勞呀!就在前幾天,小峰媽媽給小峰買了一本《字經(jīng)》,小峰可愛看極了。天天捧著那書,看呀、讀呀。他不光看,還學里面的內(nèi)容呢!小峰媽媽下班回來,小峰就倒來了熱茶,還給媽媽拿來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認為《三字經(jīng)》這書是個“大功臣”。
我讀了這書,深深地感覺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們傳授給下一代的子子孫孫。讓我們好好的學習這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吧。讓我們養(yǎng)成講禮貌、愛學習、愛勞動、尊老愛幼的好學生,讓我們這中華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閃閃發(fā)光吧!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4
大家都知道《三字經(jīng)》這本書,三字經(jīng)有感。它是一本我們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象唱歌一樣的《三字經(jīng)》竟然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經(jīng)》,我有很多的收獲。
在《三字經(jīng)》中最讓我受啟發(fā)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和"勤有功,戲無益。"這兩句。它說得是一個人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這是不應該的,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yè)所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古人都知道要從小勤奮努力學習,而我們處在現(xiàn)在這么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卻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學習一點也不用心,態(tài)度也不認真,作業(yè)馬馬虎虎經(jīng)常出錯,字還寫得很難看,真是太不應該了。
在《三字經(jīng)》中還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她九歲就知道要孝順父母,夏天用扇子為父母驅(qū)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暖被褥。黃香小小的年紀就這么懂事,我比黃香大一歲,可在家里,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也不幫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jīng)》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我愛讀《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5
我喜歡中國經(jīng)典讀物——《三字經(jīng)》,這本讀物不論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三字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經(jīng)典讀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對錯,什么是仁、義、禮、智、信;讓我知道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了應該珍惜時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字經(jīng)》中“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溫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 ;公孫弘自己制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很清貧沒錢買書,但是卻知道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的是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打瞌睡,把頭發(fā)吊在房梁上;戰(zhàn)國時的蘇秦讀書困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父母、老師的督促、教訓卻能自覺的刻苦讀書。
讀了《三字經(jīng)》這本書后,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非常優(yōu)越,能夠?qū)W習更多的知識,但是我們還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玩電腦,一想到什么事情就等明天,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想想古人,他們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仍然堅持學習,和我們相比,我們難道不慚愧嗎?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zhàn)勝它,并持之以恒,不斷的超越自己,我們要努力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報效祖國。讓《三字經(jīng)》在學習上,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6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順口溜是什么嗎?告訴你吧:那就是《三字經(jīng)》。也許你會問:《三字經(jīng)》是順口溜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它不僅是一本賦予我豐富知識的順口溜,還是一個鞭策我學習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師”。
《三字經(jīng)》這本書充滿著童趣,就連作者的名字——宋儒王應麟也讓我覺得好奇。它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已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語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三字成句,和諧押韻,朗朗上口。每當我讀它的時候,不禁感嘆:應麟爺爺,你是多么聰明,多么有才華!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個非常認真而細心的人。我要向你學習!
《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豐富,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譬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告訴我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到老的時候,就什么作為也沒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明白了:我們做子女的,從小就應該懂得尊敬老師和朋友,孝敬老人這些禮儀常識。
《三字經(jīng)》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記得,媽媽去桃源學習了,沒人帶我回家。上課時,我的思緒早已飛到窗外,老師叫了我一聲,我才回過神來,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時,我突然想起:“人不學,不知義。”我再也不敢上課走神了。
《三字經(jīng)》是永不退色的經(jīng)典,是文學的寶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藍的大海,而我是一條小魚,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7
這里面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這個暑假,我對它可謂是頂禮膜拜。
其中,最令我映象深刻的是“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于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三字經(jīng)》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jīng)》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松。同樣,在做人、行事方面,《三字經(jīng)》中用精簡的語言涵括的深刻道理同樣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8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jīng)》。通過閱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jīng)》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jīng)》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fā)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jīng)》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jīng)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里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jīng)》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先后三次搬家,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yōu)榱四茏屛易x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jīng)》中,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小學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9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chǎn)。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nèi)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jīng)》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nèi)外都會受益非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xiàn)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jīng)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tǒng)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tǒng)一中國做了奠基。統(tǒng)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xiàn)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jīng)》,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fā)揚它吧!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0
《三字經(jīng)》是一本教我們怎么做人的一本書。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到處去借米,夏啟奪天下等等的故事。看了這些故事后都讓我感觸很深。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孔子認錯,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們到一個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后來有一個小孩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山洞里躲雨,后來孔子說:“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把沙灘萬點坑。”那個孩子說:“千層浪和萬點坑你數(shù)過嗎?”孔子很佩服他,于是就和他的弟子門說:“以前我講過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來是錯的。”后來當著眾多弟子孔子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并想弟子們道了謙。看了這個故事 讓我明白了做錯事一定要大膽承認,并要誠心改過。
《三字經(jīng)》里還有很多故事,如方仲永,陽春白雪等等,我們不能小看著本書,其實《三字經(jīng)》里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讀完這本書后,雖然有些我并沒有看懂,但我知道從今以后我會認真讀書,讓自己以后能成為有用的一個人,那樣才對的起辛苦養(yǎng)育我的父母和精心培養(yǎng)我的老師們。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1
《三字經(jīng)》僅僅只用幾千字,就概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值得我們驕傲。
《三字經(jīng)》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jīng)典中演化而來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內(nèi)容,較好的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華。有關(guān)于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有關(guān)于教子的句子“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有關(guān)于歷史的句子“無滅金,絕宋世;蒞中國,兼戎狄……”
讀了《三字經(jīng)》,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位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此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車胤如囊螢,如映雪的故事······
總之,讀《三字經(jīng)》讓我受益匪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千字文,內(nèi)容廣,知識博。 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2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和阿長在一起的故事,它真實的表現(xiàn)出長媽媽的性格特點,同時充滿著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
長媽媽是一位經(jīng)歷滄桑的人,她不僅迷信,而且還有麻煩的禮節(jié)。她有許許多多魯迅并不喜歡的習慣,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文章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再加上當魯迅知道是她“謀殺”了那只隱鼠,使魯迅對她不僅僅是煩厭,還有憎惡!直至后來,長媽媽幫魯迅買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jīng)》時,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敬意。
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魯迅只是隨口的說說罷了。但沒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長媽媽竟用自己的錢買了《山海經(jīng)》。正如魯迅說的有些事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長媽媽,這個勞動婦女,樸實善良的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并不是是很好看,但這并不能掩飾她的淳樸善良和待人真誠。而她的離去令人懷念,但魯迅連她的姓名都不知道,使他感到慚愧。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我們的身邊默默的陪伴,或許他們的一些行為使你感到厭惡,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是那么的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就你的老師一樣,他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錯誤;就像你的家長一樣,整天的對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樣,逼你做一些對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歡的事。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己。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說一句“謝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3
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語堂曾經(jīng)這樣說過。
對于《道德經(jīng)》,很多人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對于我這種凡夫俗子,才在短時間內(nèi)粗讀了一回讓國內(nèi)國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經(jīng)》,要寫出一篇震驚全場的讀后感,實在是笑話。不過,在此,我僅表達一下我對看完《道德經(jīng)》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頭一句,揭示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開頭這十二個字是通篇的總綱。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于身,免禍于社會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可是,當我們真正選擇起屬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時候,卻難免會碰上不少阻礙。當代社會,名與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會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認為《道德經(jīng)》是高高在上,遙遠而不可攀的。當我們看透世俗的風景,也許我們會靜靜地看細水長流。在假日愜意的下午,品上一壺上等的茶,細讀《道德經(jīng)》,感受它對心靈的洗禮也不一定。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雖然久遠,但它對于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卻一點也沒有“久遠”的意味。每讀一次,我們就有一次新的收獲。以上僅是我對于《道德經(jīng)》的一些淺見,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jīng),這不僅能陶冶我們的素養(yǎng),也能使國家素養(yǎng)水平整體水平提高。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4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斷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阿長和魯迅先生有了新的認識。長媽媽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勞動婦女。雖然粗俗、沒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奇跡般的給小魯迅買回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jīng)》。 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著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jīng)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于圍繞《山海經(jīng)》,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后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
長媽媽是一位經(jīng)歷蒼桑的人,這里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jié),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 文中魯迅對繪圖的《山海經(jīng)》的渴慕至極,以至于一坐下就想起,長媽媽來問了,“我”也只是隨便對她說說,阿長她不是學者啊。可是沒想到的是,不識字的長媽媽竟然在一年中僅有的幾天告假時間里給小魯迅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jīng)》!于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那四本小小的書本,“我”渴慕已久的書,里面畫著“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長媽媽故去了這么久,她卻依然讓魯迅又愛又恨,又敬又畏。在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媽媽整天這樣的愛護我、疼著我難道我不應該報答嗎?
《三字經(jīng)》讀后感400字范文 篇15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jīng)》”后,人們都會被魯迅筆下的這位普通的勞動婦女——長媽媽所打動,她雖沒多高的文化,卻有著樸實的情感和心靈;她雖只是個保姆,卻對魯迅有著母親般的愛護和關(guān)懷,給魯迅孤寂的童年以溫暖,使魯迅在失望中得到一絲樂趣;保姆雖只是她的職業(yè),但她有著超出職業(yè)的盡心付出,把魯迅當成親生孩子一樣,這些還不足令人們所感動?
長媽媽雖不是魯迅的母親,但她十分關(guān)心魯迅,教了他許許多多的道理,還完成了魯迅要《山海經(jīng)》的愿望。長媽媽是位不怕麻煩的人,別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但她做到了,這或許就是魯迅忘記自己銀鼠被害的痛苦及睡覺的位子很小被長媽媽占掉一大半的苦惱并使他對長媽媽有了新的敬意的原因吧!長媽媽還很執(zhí)著,自己覺得對的,不管別人怎么說,自己還是堅持著,總而言之,她還是位很熱心的人。
現(xiàn)在的人,大多都很怕麻煩,而也有長媽媽一樣不怕麻煩只為幫助別人的人,我真心希望這種人逐漸多起來,讓這世間充滿愛,冒出更多的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