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字的讀后感(通用12篇)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1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合上手中的書,古樸的封面,單一的色調,正如沈先生的文字一般,有著讓人在紛亂中心安的作用。讀了沈先生的《邊城》之后,我好像也變得如茶峒人那樣安靜、和平了。
翠綠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著茶峒小鎮一班厚實而又樸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茶峒人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里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里,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聞。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擺渡的依然來回于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著……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系的秘密。這個屬于她的秘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為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著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翠翠與二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老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驚慌之中雖未向他人表明她的心意,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悄然出現的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場,就是金錢相伴,碾坊夫人十分自然地從身上摸出一銅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同于當地風情。邊城式的鄉土氣息,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這是沈先生的一直來的擔憂,他既愛這泥土氣味,憎惡重利輕義,以鄉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勢必然,純粹爺爺式的文化傳統行將死去,翠翠的去向象征著這邊城文化到底往何處去。
翠翠嫁給已請人說媒大老,沈先生對大老不滿,嫁二老,象征著本土文化的變質,但是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愿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結局,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其實竭力呵護著他們。因此,邊城以等待做結局,不讓翠翠走向必然走向的未來。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度后,天寶溺死在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之前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也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回到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在恬靜的后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接著是二老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
可不管經歷多少狂風暴雨,翠翠性格中茶峒人的向上永遠不會改變,對美好明天的向往永遠不會改變,宛如那座白塔,永遠在翠翠心中屹立不倒!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2
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作。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就被主人公魯濱遜那一波三折的經歷深深吸引住了,我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
主人公魯濱遜從小就向往航海,十九歲那年第一次搭船航海。一次他與一群同伴去非洲販賣黑奴,途中他們的大船被風暴打沉,他獨自一人僥幸逃生,流落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小道上,在島上,他很快戰勝了憂郁絕望的心情,依靠勞動改善了自己的處境,逐漸在島上安居了下來,他在島上生活了20xx年最終獲救。
人不管受到了多么大的打擊,都不能心灰意冷,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頑強地活下去。魯濱遜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他流落帶荒蕪人煙的荒島上,與世隔絕,靠他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逃生的,這對一個年輕人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啊!可他沒有心灰意冷,而是有一個頑強的信念,活下去總有一天會獲救,于是魯濱遜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付出了比常人多無數倍的勞動,頑強地在島上生存下來。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他終于在島上安居樂業,再看看我一遇到麻煩就打退堂鼓,做事只有幾分鐘的熱度,和他比起來不要羞死我也!
在荒島上他不僅學會了辨別農時,種植谷物,還學會了馴養山羊,他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機智,做出了一件件生活用品,他靠自己小時侯學的一些本領,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現在多學會一些本領不就是多一點求生的機會嗎?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真是收益匪淺哪!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3
今天,我們學了《一枚金幣》,這篇課文。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要學會用勞動來掙錢,不能只花錢。
我覺得如果兒子不出去掙錢,仍然呆著,財產得不到,遲早會餓死,所以他被迫必須出去,這是老人為了讓兒子勤勞起來的一個計謀,下一步就看兒子的錢了,可妻子對孩子太溺愛,不舍得讓孩子干活。給了一枚金幣,讓他逛去,晚上回來把錢給父親,是想讓父親知道他已干了一天活?筛赣H見他累過,試探把金幣扔進火爐里,因為父親知道只有自己的錢被無條件扔了才會生氣,只見兒子笑了,走了。而母親并不放棄,又給兒子一枚金幣,讓他到山上逛,回來并跑步,目的為了讓父親看出兒子滿臉臟,還流了汗,相信是兒子自己掙的。
晚上,父親同樣試探了一次。兒子笑了笑還是走了。這回母親明白了,于是讓兒子自己去掙錢,于是兒子天天在外面幫人干活,一個星期終于夠了一枚金幣。交給父親,父親再次試探,孩子馬上用手從火爐里把金幣抓出。這時老人相信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想到:我們應該多為父母做家務活,這樣零花錢來的才有意義。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4
人人都能看懂的國學入門之作,用孔、孟、老、莊的智慧解答當代人的心靈困惑。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讀完本書后我一直在想,這本書留給我最深印象的是哪一節呢,我的頭腦中立刻出現孝敬父母這一章,孔子認為,孝順出于子女愛父母之心,這種愛心自然表現為和悅的神情與利臉色。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現,常?梢钥吹竭@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里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優慮。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里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在此,我想結合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來談一下我的思考。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教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里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梢,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F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么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里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5
讀完《稻盛和夫自傳》和《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這兩本書后,不難發現,從他的經歷中,他從小并不是一個明顯具備成功特質的人,包括性格方面也存在懦弱等方面特質,但是這一切都沒有阻礙他向前的發展。首先,作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用40年的時間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是目前唯一在世的日本四大“經營之圣”(另三位分別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也是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先后創立兩家進入世界500強公司的人。另外,他也是一位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慈祥老人,78歲高齡應日本政府的托付,冒著一世英名毀于一旦的危險,以零薪水接任日航公司董事長,并以420多天的時間扭轉日本航空的頹勢并獲利1880多億日元。在如此多傳奇的背后,我們發現了他的阿米巴經營。
書中詳細介紹了阿米巴這種組織應該如何去構建、如何去協調、如何去管理,尤其是重點介紹了作為其核心的單位時間核算制,這些內容對廣大經營者和管理者來說,無疑都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然而,但凡經營機制,都是其形易效,其神難仿,直接拿幾個工具過來用用很簡單,真要想把握到此機制背后的精髓,充分發揮其效果,必須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行。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說,支撐阿米巴經營的“神”之所在,乃“無私”或者說“利他之心”,這種道德層面的東西。稻盛和夫自己也在書中不止一次地指出,阿米巴經營對于領導者的道德要求非常高,如果沒有這一層面的內涵,阿米巴經營是難以發揮預期之效果的。按照專業的話來說,這些應該是屬于“企業文化”層面的內容了。
阿米巴經營理念來源于稻盛和夫管理企業的感想,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他感覺到管不過來了。因此想發揮群體智慧和能動性,希望每個組織的領導人和責任人都能向他一樣,為企業發展盡心盡責,關注企業利潤最大化。同時保障組織整體效益,更加關注企業內部的人員之間的公平合理和組織透明,使員工在思想上和內心深處為企業發展不遺余力。讓每個員工都成為企業的主人,也就是所謂主人翁精神。稻盛和夫的厲害之處在于直接將員工的需求提升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層次,使員工擁有了做一番事業,回報社會的理想和動力。因此看待人和事的境界自然超越了國內員工的認識水平。但是稻盛和夫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說教之外并沒有簡單的畫大餅,而是給了員工真實的物質需求。同時也體會到了組織的關愛、平等、透明,讓員工感受到付出就有回報,以及稻盛和夫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觀。大部分國人面對日本人的管理思想從來就沒有靜心學習和參悟過,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想突破阿米巴經營首先領導人要有大的胸懷,要有才散人聚的價值觀,有高尚的人格和為社會做貢獻的感召力。通過言傳身教為企業做出榜樣形成文化,這樣才可能出現中國的經營之圣。
阿米巴經營是一種能充分調動全體成員積極主動性、充分形成集體合力的經營體制,它把組織細分成一個個強健的獨立組成單位,通過對每個單位進行獨立核算,把企業每一個組成單元都打造成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在所有單元之間建立起良好的協作機制以解決沖突、形成互補,進而形成公司整體的強大競爭力?梢哉f,是一種非常優秀、非常精干的組織形式。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6
愛情、金錢、幸福是這本書最典型的三個詞語,如果讓你來選擇這三者,你會選擇什么呢?有的人因為幸福和愛情而放棄金錢,有的人會選擇幸福和金錢,還有更多的人三者都要……
有這么一個家庭,他們很富有,可正是因為他們的富有,讓他們一家四口過得很不幸福。其中,有一些人,整天為了錢爭論不休,甚至有殺死自己親生母親的念頭,但沒有人這么做?捎幸惶,他們的母親被人殺害了,兇手到底是誰呢?—噢!是她,是一個從來沒有為錢去爭搶過的女孩,她叫杰基,是什么讓她這么做的呢?是愛情沖昏了她的頭腦,這一切都是她的母親所造成的,她的母親仗著自己有錢,而瞧不起杰基所喜歡的人,杰基的行為或許是魯莽的,但請你相信,她的心是善良的。
人世間有許多東西用金錢是買不到的,不要過于依賴它,要多多挖掘人世間那些真正的寶藏,它會給予你的一定是比金錢還要寶貴,還要美好的東西,向新的未來前進吧!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7
這個假期我又重讀了《西游記》(明.吳承恩)這本書,還是覺得那么有趣。
首先,作者吳承恩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故事里描寫了天上的神仙,凡間的人物,還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個不同的妖怪形象,作者把每一個角色都描寫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存在一樣。主角之一孫悟空不但能上天入海,還會七十二般變化,碰到不同的妖怪,他會變化出不同的形態去對付。讀書的時候我的思想也不由地跟著他千變萬化了。
另外,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也讓我敬佩。山高路遠,還有妖魔鬼怪阻攔,可是他們一直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舍命向西,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尤其是師傅唐僧,自己本身沒有武功,可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妖魔鬼怪,無論碰到什么樣的險惡環境,他都沒有動搖取得真經的信心和決心。最終在唐僧的帶領下,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克服自身缺點、團結一致、沖破種種障礙,取得了真經,而他們自身也修煉成佛,受人敬仰。
總之,《西游記》告訴了我太多的東西,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獲,我喜歡這本書。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8
又是一個艷陽天!我帶著愉悅的好心情,翻開了《無字書圖書館》的第一頁。漸漸的,我被故事中的情節所迷住。
《無字書圖書館》這本書主要講了在一座普通的小鎮上,疲憊的火車站站長塔德歐無意間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了很多四處飄零的字母。塔德歐感到困惑:這些字母從哪兒來的?他追尋著字母,一路來到了圖書館門口,眼前的景象另他大吃一驚,字母堆成一座座山。他又找到鎮長本杰明一起來到了圖書館。原來,圖書館里面的所有藏書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無字天書。鎮長本杰明和人們不知所措時,首都文化部派來的阿卡西奧教授,教授下了一個結論:“沒有文化!”阿卡西奧教授的話讓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
這時,鎮長的女兒瑪嘉沒有放棄,她燃起最后的一絲希望,想到了一個好主意:用掉下的字母寫書!可鎮長并不聽她的話。她只好瞞著父母夜探圖書館,證明自己的方法可行后,她把這個奇跡告訴好朋友,瑪嘉的好朋友又把這個奇跡告訴了他們自己的好朋友。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全鎮八到十四歲的孩子們都去圖書館寫書了?杉埥K究包不住火,他們被家長發現了。但令人欣喜的是,大人們受到孩子們的影響,也開始去圖書館寫書。首都文化部部長也寫了一本書。這個無字圖書館又恢復生機了。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意猶未盡,感觸頗深:當我讀到阿卡西奧教授所說的話:“那些書是真理,是夢想,是現實,是幻想,是知識,是愉悅,是平靜,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為書是活著的,他們有靈魂,有心臟,有感受。”我才明白;書也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體會,只不過不能用口語表達罷了。當我們去翻一翻它時,它會歡呼,在心里默默地歡呼;當我們一年多沒去關注它時,它會流淚,在心中靜靜地流淚。書是知識的代言人,失去了書,就像大樹失去了根一樣,知識會遺忘,甚至是消失。而一個沒有知識的王國,跟那些野人有什么區別呢?都是一樣的無知、愚笨,甚至因為一些野蠻的行為永遭世人的唾棄!一代偉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可見書對人類文明史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中國的名人毛主席、鄧小平、錢學森等等,哪個不是讀書成才?所以說,伙伴們,愛上書吧,與書為伴,不要讓書默默地待在角落,靜靜地抽泣了!讓書打開你心靈的窗戶,讓那一縷知識的陽光融入身體,印在靈魂之中!
讀《無字書圖書館》,開始捫心自問:我多久沒有讀過一本書了?于是,你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讀書!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9
美麗可愛的多蘿茜非常勇敢,而且聰明、善良、機智,她是故事《綠野仙蹤》里的主角。我很喜歡她。
《綠野仙蹤》講述了多羅茜和小狗托托被龍卷風吹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開始她們驚慌失措,很想回家。好心的北方女巫告訴她只有找到偉大的魔法師奧芝,請求他的幫助就能達成心愿。于是,她們開始尋找之旅。半路上,多羅茜救了稻草人,并成了朋友。稻草人很想要一個聰明的腦子,于是,就跟著多羅茜一起去尋找奧芝。走著走著,他們又先后救了鐵皮人、遇到了膽小獅,鐵皮人很想擁有一顆心,膽小獅想要膽量,他們都成為多羅茜的朋友,并跟隨多羅茜一起在叢林冒險。歷經千辛萬苦,克服了各種困難,他們終于找到了偉大的魔法師,在奧芝的幫助下,都實現了各自的心愿。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到很慚愧,想到自己做事經常沒有耐心,半途而廢,今后,我要向多羅茜學習,要團結同學,取長補短,善于助人,遇到困難不能放棄,一定要勇敢面對,不再逃避。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10
看了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的確這樣,精神生活是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所不可成缺的。畢淑敏在書中說,若有可能,要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著對人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事業;第三間用于安放自己。全文看完,我不斷的問自己,我需要怎樣的精神生活,又將怎樣構建自己的精神空間呢?
時至今日,媽媽還要提醒我兒時的一幕,幼兒園學期結束,鄰居趙麗華欣喜地捧得獎狀和獎品手絹回家,而我則兩手空空,媽媽見我便問:“你怎么沒拿到手絹?”我則說:“有什么稀奇,我讓我爸買一打給你們看看!睋䦆寢尙F講,她當時很氣憤,我覺得我不求上進,沒出息。我則不認同媽媽的觀點:難道非要拿到獎狀和獎品,就代表這人有出息了嗎?難道求上進一定是表現在要與別人一樣或是比別人更強嗎?或許自小我就在追尋著一種輕松,不麻煩的生活。樸素、低科技與世無爭、充滿靈性的生活,或許這也就是簡單生活吧!
第一間房里,藏著我對父母的尊重,公婆的敬愛,對老公的情愛,對女兒的疼愛,對朋友的友愛,對一切我喜愛的人及物的喜愛,當然也包括對世態的憎恨、蔑視及厭煩。
第二間房里,藏著我對幼教事業的執著和美好追求,當然我始終只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但不會放棄。
第三間房里藏的是我自己,業余時間逛街領略時尚風情,茶余飯后聽聽音樂、做做美容。
我就是這樣的我,就這么多愛好和追求,或許有人說,這樣的生活也很單調,生活越豐富越好,誠然,豐富是一種美,而簡單是別一種美。簡單不是空虛,也許有人會覺得簡單的生活會空虛無聊,其實簡單不是無所為,聽歌看碟做飯都是生活,并且都是簡單生活,而且這種簡單制造了一個輕松自由的空間,使心靈得到充實。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為《一件小事》,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件小事也能研究出“大事”,只要認真探索一定會成功。文中小姑娘的一句話就能把解釋中的謬誤,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拉曼成為了科學家,而被科學界稱為“拉曼效應”,由此不得不承認拉曼的成功離不開小姑娘的疑問》所以說“真理”是在別人的疑問中和自己的探索中來完成的。
記得我也讀過這樣一篇文章,那是兩個剛走出校園的女大學生去公司面試,因為路途遙遠,他們需要早公共汽車去面試,她們倆剛剛上車,就發現一位老人站在她們旁邊沖他們笑了笑,其中的一個女孩子假裝沒看見把臉扭了過去,看著窗外。另一個則起身,把座位讓給了老人,把臉沖到窗戶邊的那個女孩說:“你傻!我們需要做很長時間呢!你怎么能把座位讓出去呢!”讓座的女孩說“這是我應該做的呀!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這一切老人都銘記在心,又沖他們笑了笑,時間過得很快,她們到了公司,來公司面試的人很多,可以說他們成功的幾率很小很小,可正是這樣,讓座的女孩成功進入到了公司。然而沒有讓座的女孩,無論學識與長相都遠遠超過了讓座的女孩
。最后公司告訴她們,公共汽車上的老人是公司故意安排的。因為公司知道這輛公共汽車上有到他們公司面試的人,沒有讓座的女孩離成功只差僅僅一步,所以,看一件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她與成功遙不可及。
我們只有時刻注意,留心發現,發現小事,(.)重視小事,小中見大,才能從一滴小小的水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要把一件小事,不當做事,也許一件小事能使你離成功更進一步!
兩百字的讀后感 篇12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馬克吐溫是美國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泥抜的一個小村莊,是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他當過排字工人,南軍士兵·密西西比河水手。他是最著名的工作,是當記者和寫作幽默文學。自從1876年以來,一直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讀者,尤其是少年的喜愛。這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的是在十九世紀密西西比河畔一個小鎮人民的生活,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湯姆索亞歷險記里寫的人物有調皮搗蛋的湯姆,一直在照顧他的波莉姨媽,貝奇,校長,還有湯姆的同學……
這篇小說作者以滿腔熱血和真摯的愛,去為讀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湯姆·索亞和他的一群搗蛋的小伙伴。他們幼稚而又認真的言行,至今還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我們了解到窮人與富人,教堂和學校,宗教與犯罪等當時美國生活的各個側面。
湯姆·索亞和哈利貝里·芬,是小說里面著力刻畫的倆個“調皮鬼”。他們正直勇敢,聰明活潑,在危險的情況下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是他們討厭牧師騙人的鬼話,而且也不喜歡學校那刻板的教育,更不喜歡那些循規蹈矩的大人和孩子們唱對臺戲。他們會很熱情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在必要的情況下挺身而出……
這本書是很值得我們讀的,我們要學習湯姆在危險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