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精選16篇)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
今天,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親愛的漢修先生》,我一見到,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這本書太好了,我拿到手里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的主人翁是一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鮑雷伊。他非常喜歡漢修先生的作品,是漢修先生的忠實讀者。從喜歡到書信交流,鮑雷伊一封接一封的給漢修先生寫信,及時后來轉學校也沒有間斷他們的聯系。鮑雷伊在信中和漢修先生無所不談,他經常告訴漢修先生自己近期的情況,他告訴漢修先生父母離異的實情和自己對轉學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
鮑雷伊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交流,不但學會了怎樣和人談話,還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且還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了自己和爸爸坐車出游的文章還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堅定了鮑雷伊成為一名作家的決心。
我從這本書中感悟到,做人要懂得寬容、尊重和理解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寬容、尊重和理解,這個社會才會和諧。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2
我把《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讀了兩遍了,還在上面標出值得我學習的好詞語呢!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鮑雷伊剛開始是一個不愛讀書的小男孩,后來他讀了漢修先生寫的《狗兒快樂的秘訣》,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為了逗狗高興,給它放女歌星的錄音帶,結果狗就像唱歌一樣,不停地大叫,狗是聽不懂錄音帶的,這一點很有趣。
圣誕節的第一天鮑雷伊沒有收到爸爸寄來的禮物他心想,說不定爸爸不寄了,而是爸爸太忙了,我和鮑雷伊一樣傷心。去年,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爸爸也沒給我一件禮物,我特別傷心。
最最讓我開心的是,鮑雷伊學會了給漢修先生寫很長很長的日記,他現在是一個自信,開朗的小男孩了,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怕了,這點值得我學習。
以前我不愛讀書,我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以后,我覺得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3
到了寒假,老師推薦我們去讀一讀《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
于是我就在書店里買來了這本書看看。剛開始還沒讀之前,我就覺得這本書可能會沒有意思,因為都是日記嘛,所以我就郁悶的心情來看這本書,但后來越看越有趣,然后我就專心致志地看起來。甚至愛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鮑雷伊的男孩,從小爸爸媽媽離了婚,后來上二年級的時候他讀了一本《狗兒快樂秘訣》這本書,他太喜歡這本書了,就給這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發了一封信,從此他就不斷的給他寫信。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跟漢修先生聯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鮑雷伊說出了他前父母離異的實情,自己轉學后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只要有信心和耐心,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4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了一位叫雷伊的小男孩在二年級的時候讀了一本書,作者是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到了六年級的時候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和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了自己父母離異的事情、自己轉學后的不適應以及他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中,雷伊不僅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和父母無法相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練了一手好文筆。
一篇描寫了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作家的決心。這篇文章很好看!這本書寫出了許多細節,讓我覺得出神入化。它教會了我怎樣和爸爸媽媽相處,又教會了怎樣進行細節描寫:雷伊喜歡漢修先生的書比如雷伊向漢修先生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指導了我如何面對生活,不怕困難。
希望作者相同系列的好看的書,讓我們繼續愛看你的書!真是一本《漢修先生》勝過了所有的作文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5
寒假里我讀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書中描寫了鮑雷伊是一個安靜、內向,一開始不太喜歡寫作,討厭寫額外作業的小男孩,通過和漢修先生寫信,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從而愛上了寫作,最后他的一篇《卡車上的一天》得到了入圍獎。
鮑雷伊父母離異,開始他很不理解,后來慢慢地理解了。鮑雷伊中午帶到學校的午餐總是被別人偷吃,他從最初的怨恨,到想辦法抓住小偷,在到對小偷的寬容,說明了他從一個普通的男孩變成了一個成熟、樂觀、自信的男孩。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覺得鮑雷伊是一個很孝順的男孩。他會為他爸爸開車而擔心,叫爸爸小心開車,他會為她媽媽分擔憂愁。我心中在想:如果鮑雷伊的爸爸媽媽復婚,他們一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離,那該有多好啊!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6
暑假里,我讀了貝芙莉·克萊瑞寫的《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書里主人公鮑雷伊在二年級的時候看了這本書,他很喜歡漢修先生,便開始給他寫信。
一開始,我很同情鮑雷伊,他和媽媽獨自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小屋里,后來我發現他很幸福,因為他身邊有很多愛他的人,媽媽除了把家里照顧好,還忙于工作和學習,爸爸深夜忙工作還不忘讓同事給雷伊送圣誕禮物,校工法蘭德林先生每天請雷伊幫他升旗,凱蒂阿姨為人和善,每天都幫忙為雷伊準備可口的午餐,作家貝喬女士把雷伊稱為小作家,還夸贊他的文章。
到了六年級,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給漢修先生的信更多了,通過和漢修先生書信的往來,雷伊越來越好,還學會了怎么面對生活,他寫的文章還獲得了征文的入圍獎,更堅定了他當作家的信心。
我跟雷伊一樣喜歡這本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7
看完《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我發現它更像一本作文書。因為書中的主人公好像只會寫信和寫日記,就是他給漢修先生寫的各種各樣的信。
這篇文章中,主人公鮑雷伊在二年級時讀了一本漢修先生的一本書,從此便寫信同漢修先生聯系。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的作業,鮑雷伊和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加密切了。因為漢修先生,他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取得了小作家征文的入圍獎。
這本“作文書”雖然都是作文,但是也講了一個故事。
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許多寫作的好方法:一是多用形容詞、成語和好詞好句;二是敘述事情要完整,不要丟三落四;三是多用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會使文章更加的形象、生動,從而更加吸引讀者。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總結的幾個寫作的方法,如果你們有更好的方法,一定要告訴我喲!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8
在發這本書的前幾天,李老師就讓我們借書看。會是什么書呢?是《蘋果樹上的外婆》還是《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可發下來了以后我才知道,這本書是《親愛的漢修先生》!我看過許多書,可我唯一不喜歡日記或作文類的書。
為了李老師的作業,我不得不耐著性子去看,可看著看著我發現這不但是日記,而且是鮑雷伊的成長經歷:從一個不愛寫日記到寫日記成為一個習慣。鮑雷伊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息心教導,爸爸的精神支柱,校工對他的幫助還有漢修先生一直教他怎樣寫作。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鮑雷伊給午餐盒做報警器:他的午餐總被別人偷吃,然后他就想設一個警報器,他在圖書館中借了幾本有關電力的書,終于做出了一個警報器。這個警報器你只要打開午餐盒的蓋子,它就會響。可一上午都沒有響,會不會是壞了?鮑雷伊想。吃午餐時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午餐盒,結果鈴聲響了,大家都看著他。下課后還有人找他做報警器呢!
《親愛的漢修先生》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作文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9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親愛的漢修先生》。
這本書主要是通過書信的形式描寫了小主人公雷伊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無意中讀到一本書,而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這樣便開始了和漢修先生的聯系。在多年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中,雷伊吐露自己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也從漢修先生那里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寫出了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并獲獎,讓他堅定了要成為一名作家的決心。
我又愛這本書的什么呢?雷伊的堅持,漢修先生的理解和愛護,還有就是人和人之間要互相溝通才不會有那么多的誤解。真覺得這是一本好書!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0
有一本書,它以書信和日記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讓我們明白了寫日記的重要;有一本書,它將主人公活潑可愛、積極向上的形象描繪地栩栩如生,并且告訴我怎樣去應付新生活的變化。這本書,就是《親愛的漢修先生》。
主人公鮑雷伊是個有理想、勇敢堅強、友愛寬容的孩子。雷伊在二年級時,由于喜愛一本書,與作者漢修先生用一筆、一紙開始了書信往來,并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雷伊聽取了漢修先生的建議——每天堅持寫日記。同時,雷伊的理想也在心中悄悄萌芽:要當一名作家。很快,通過他的努力,一篇《卡車上的一天》在比賽中獲得佳績,并與知名女作家共進午餐,這可是讓雷伊興奮又激動,同時,他的理想也在心中根深蒂固,毫不動搖。
雷伊也是個勇敢堅強的孩子。父母離異,讓他倍受打擊。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牢牢記住媽媽的話:“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于是,他便振作起來,慢慢走出了父母離異的陰影,還在新環境中交到了好朋友。
新學期,新學校,雷伊也遇到了新的麻煩——午餐總是不翼而飛。這可怎么辦呢?睿智的雷伊刻苦鉆研,終于研究出了一個“午餐盒警報器”,這可不怕偷啦!本想抓出元兇,但在法蘭德林先生的教導下,他決定不再追究午餐的問題。也許小偷有什么難言之隱呢?這他可說不準。你們說,雷伊是一個友愛寬容的孩子嗎?
《親愛的漢修先生》曾在1984年獲得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呢!這樣一本令人記憶深刻的書,你想來看看嗎?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1
老師給我們推薦了《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于是我靜下心來細細讀了一遍,并在書旁做了批注。一個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形象也漸漸的清晰·可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孩子——鮑雷伊。他安靜·內向,并不是超常生,也沒有特殊才藝,甚至起初還不太喜歡寫作業,討厭寫額外的作業。
他對于父母的離異從理解到不理解,對丟午餐的事件,由起初的怨恨到想辦法抓住小偷,再到最后對小偷的寬容。這一步一步地成長和轉變,作者都寫的細膩·真實·感人。
雷伊媽媽的形象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單身母親是很不容易的,而一個單身母親就更難了,作為這樣的母親還能夠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樂觀堅強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更是難能可貴。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2
《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是講的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鮑雷伊,一個安靜、內向,沒有特殊才藝的普通孩子,討厭寫額外的作業,不愛寫作。父母的離異給他的心靈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內心孤獨但渴望被別人注意,渴望交朋友。通過和漢修先生不斷進行書信交流,告訴漢修先生自已的喜怒哀樂,鮑雷伊不但漸漸喜歡上了寫作,水平逐步提高,而且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怨恨(丟午餐)、不理解(父母離異)轉變為開朗、寬容和理解,成長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讀完故事,我深受感動。鮑雷伊、漢修先生、“媽媽”都覺得非常親切。鮑雷伊曲折的成長經歷令我感動,我為鮑雷伊的爸爸媽媽不重新結婚而感到遺憾,也為鮑雷伊能學會寬容和理解而感到欣慰。我很喜歡故事主人公鮑雷伊,我覺得我和他一樣,安靜、內向,但又渴望被別人注意,渴望交朋友。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有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和鮑雷伊相比,我覺得我很幸福。我要好好尊敬和愛我的爸爸媽媽,珍惜我們這個溫暖和睦的家,在快樂和幸福中成長。
在學習中,我起初也和鮑雷伊一樣,不喜歡閱讀和寫作,甚至自認為我“不聰明”。通過鮑雷伊的故事,我覺得寫信和寫日記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我開始嘗試給媽媽寫“信”,起初只不過是在一些小紙條上寫一句或二三句話。有一天,我發現我的那些“信”居然被媽媽收藏起來了,旁邊還有批語。在媽媽的啟發和幫助下,我逐漸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也慢慢地喜歡上了寫作文。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3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鮑雷伊二年級的時候讀了一本名叫《狗兒快樂秘訣》的書,他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同他寫信。到了六年級,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跟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加密切了。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鮑雷伊不但學會了如何面對生活,理解力父母無法相處的原因,而且還獲得了小作家征文入圍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鮑雷伊,因為他既充滿勇氣又非常樂觀。我希望也能像鮑雷伊一樣樂觀。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4
《父與子》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埃-奧-卜勞恩。講的是禿頭、大胡子、和藹、幽默的爸爸和刺猬頭、調皮、可愛的兒子之間發生的許多有趣的故事。在暑假里,它讓我愛不釋手,哈哈大笑,回味無窮。
《父與子》的漫畫中雖然沒有文字,但是特別容易讀懂,里面所講的小故事,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車子壞了便用腳蹬;蛋糕忘放葡萄干了,便用槍射過去;爸爸和兒子剛要睡覺,突然闖進來一個強盜,爸爸和強盜用槍對打,他們中間只隔了一座墻,機靈的兒子在地上灑了一個圖釘,便都跑了,強盜見他們跑走了,趕緊追上去,結果踩到了釘子,趁他倒地時,爸爸用繩子綁住了他。
《父與子》不但豐富了我的課外知識,而且也給我帶來了歡樂。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5
書,是巨大的力量;書,也是逆境中的慰籍;書,更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然,也有人會覺得書根本其實讀來也沒有什么用處,可是當他們長大過后,就會發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做《親愛的漢修先生》的書。這本書不僅僅得過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而且勝過所有的作文書。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雷伊的孩子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到了六年級,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跟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出了他父母離異的實,自己轉學后的不適應以及她內心的孤獨。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手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的榮譽入圍獎,同時也更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這本書中,雷伊的媽媽也讓我非常感動。她能正確地引導孩子,讓他能樂觀堅強的面對人生。她說:“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對人生堅強的態度,對雷伊產生了影響。
這本書可以讓我從雷伊的書信和日記中接觸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本1948年得獎的作品,并未隨著潮流的變遷而褪色。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300字 篇16
如果你的父母離異了你會怎么想?如果你一直討厭寫作,那么通過什么方法又能讓你愛上寫作呢?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你對待他的方法有多少種呢?通過閱讀《親愛的漢修先生》你都能獲得一些啟示。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子——鮑雷伊,他的媽媽生下他后就一直努力工作,他的爸爸是一個四處奔波的卡車司機,后來還離開了他和他的媽媽。全書就是以鮑雷伊寫信和日記的形式展開,講述了他的生活和成長經歷。
鮑雷伊開始不喜歡寫作,寫日記和信只能寫上兩句,還有錯別字。后來慢慢地寫長了日記,卻還是全是廢話。最后他變得會寫日記和信,并愛上了寫作。通過勤加練習,他獲得了年度刊物入圍獎。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漢修先生是最大的功臣,是他不斷鼓勵和肯定鮑雷伊,讓他喜歡上了寫。每當看到鮑雷伊的寫作有進步,我在心里就為他高興。
鮑雷伊也是一個能夠說出自己心中感受的孩子。他不怕漢修先生批評他,大膽地說出了自己對漢修先生的看法。他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的離異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靈陰影,但是他不自暴自棄,敵視自己的父母,而是試圖以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對于丟午餐事件,由起初的怨恨,到想辦法抓住小偷,再到最后對小偷的寬容和原諒。這一步步的變化,讓我看到了他的成長,作者對于他的內心變化寫得很細膩感人。讀到這些時,我覺得他很堅強,也懂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現在,這本國際大獎小說被我擦干凈,放在了書柜,但它依然在時刻提醒著我要寫好作文,愛上寫作;時刻指引著我要孝順父母、理解父母;時刻教導著我要更加以己推人、寬容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