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窗小語》讀后感(精選4篇)
《螢窗小語》讀后感 篇1
舞臺上,燈光泛濫著絢麗的色彩,拉開華麗的幕布,所有的目光都只為了等待這一刻——小丑的出現。他頭頂彩色大卷發,描著夸張的眼影,鮮紅的大鼻子下映托出一幅太為過度的笑容,一身寬大的迷彩服套在身上顯得更加過于臃腫,他邁著笨拙而有滑稽的步伐,在舞臺上盡力地表演,小丑的光芒在那幾分鐘里盡情的綻放。那一刻,再多的悲傷都已經在繁華中散盡,人們都會心的笑了。等到人群散去,小丑的光芒也漸漸褪去。人們也許會慢慢忘記小丑在舞臺上耀眼的那一刻,他的存在,或許只是一種純粹的娛樂,也許根本不值得一提。但這世上小丑能真正給人們帶來最單純的快樂,又有誰能想到,在這個厚重的面具背后,他承載了多少的殤?有人說小丑是沒有喜怒哀樂的,但人群散去后,為什么在隱隱月光照到他臉上時,還會泛出淡淡微光?小丑擁有最真實的心靈,他希望人們得到最會心的笑容,希望人們可以忘記悲傷,即使他將一輩子孤獨,被人嘲笑,他也不會嫌棄,小丑會很堅強的感動著世界,因為他期待著世界的微笑。
但不曾回想一下,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似乎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們扮演著小丑的角色,卻嘲笑小丑是令人消遣的工具。他們每天用廉價的笑容對待著世界,笑容的背后,在他們渾濁而又骯臟不堪的心里,早已長滿帶有毒刺的藤蔓,滲透出令人作嘔的毒汁,等待著獵物的到來,那種交易危害了社會和國家。他們期待的是用無知換來一絲溫存,漸漸的毒液將他們也一并粘住,他們倒在地上,不能自拔,黑暗吞噬著他們,心慢慢被腐蝕,只剩在地下痛苦的他們被世人笑話,那是一種純粹的恥笑,正如劉墉所說的那樣:如果人們真要笑,就去笑那些不以小丑為工作卻做出小丑樣子的家伙吧!
殘酷現實之中,又有誰是真正的小丑?我期待著他的到來,期待著每個人都最單純的微笑!
《螢窗小語》讀后感 篇2
行動,為人生插上美麗的翅膀
“嘀……現在是北京時間二十三點整……”聽著自動報時鐘里傳來的聲音,我仍是睡意全無,一個鯉魚打挺,坐了起來,手中的《螢窗小語》仍然緊握在手中。這幾天,《螢窗小語》一直陪伴著我,它就像是一位忠實的朋友,在我耳邊低語,與我輕輕對話;它又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人,與我講敘生命的真諦。品讀《螢窗小語》中的每一篇文章,就像是在享用一道道風味獨特的小吃,讓人回味無窮。而其中的《勾踐與蘇秦》更是給了我太多的感悟。
毛蟲羨慕美麗而輕盈的蝴蝶,它沒有猶豫不決而是馬上行行動,織起一張網,把自己緊緊包裹,逐步改進、緩緩蛻變,重新裝扮一翻,長出了一雙美麗的羽翼。勾踐失意,并未頹喪,而是臥薪嘗膽,終于東山再起。我想,若是毛蟲總是在等待觀望,若蝕踐總是在消沉沮喪,毛蟲怎會長出美麗的翅膀,勾踐又怎會洗辱復國天不負?
在看到別人取得優秀成績的時候,我們總是在一味的羨慕,有的感嘆:“啊,他成績怎么那么好呢?”有的沮喪:“唉,我要是像他一樣該多好啊,可我怎么能比得上他呢?”我們總是在仰慕他人,總是不停的懷疑自己,卻唯獨沒有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那就是——行動。
寫到這兒,我不禁又想起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蜀國的邊遠地方,有二個僧人。一貧一富。窮的和尚有一天對富裕的和尚說:“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樣?”那有錢的和尚說:“你靠什么去呢?”貧和尚說:“我有一瓶一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買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現在還沒買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并且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說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勇于嘗試,邁出行動的步伐才能走向夢想的彼岸。
試想,如果沒有行動,我們怎么會有百年奧運的華麗綻放?如果沒有行動,我們怎么會有神七飛天的榮耀豪情?如果沒有行動,我們又怎么會眾志成城,戰勝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巋然屹立讓世界刮目?因為申雪和趙宏博行動起來,所以他們才夢圓溫歌華;因為眾多的志愿者行動起來,所以我們的西部才充滿了希望;因為黨和政府行動起來,所以被困的礦工才重獲生命!
朋友們,既然我們不是大雄,沒有小叮當和時光機預測未來,那我們就行動起來,去試一試吧。你或許會說,那我失敗了怎么辦,別人會嘲笑我的?墒,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嘲笑別人的人其實是在嘲笑自己嗎?他們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只能永遠的遙望著“成功”,只能用干巴巴的笑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朋友們,如果沒有行動,再美麗的夢想,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草尖上的露水,瓦楞上的薄霜。那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行動為我們的人生插上蝴蝶般美麗的翅膀,在人生的百花叢中翩翩飛舞!
《螢窗小語》讀后感 篇3
又一次讀劉墉大師的著作,之前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現在的《螢窗小語》,又一次在小故事里體會大師教導的“溫馨的處事”,他確實是青少年的摯友,總能給人以勵志積極的生活態度。
劉墉大師的 創作 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 他善于以小見大,從生活的繁瑣點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種真諦,深入淺出,又耐人尋味。 我喜歡這樣的教導者,喜歡這樣的人生原則。
劉墉 曾說:“黑白的心情,看見黑白的世界;彩色的心情,看見彩色的世界。”如果我們能讓心靜點,就能聽見花開雨落的美好。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
發現生活,體會生活是為了更有力量去改善生活。面對困境,熱愛生活的人總是心懷希望,努力進取,因為他相信闖過去是更美好的風景。 “對于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可能獲得新生。”
《戒煙》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說的是劉墉有一位“癮君子”學生,某一日,忽未見其抽煙,于是詢問何故,學生答曰:戒了!并笑言戒煙并非大不了的事,他早戒過好多次了。文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動人的情節,就是借著戒煙這陽的小事,在三言兩語之中,道理已經清清楚楚地擺了出來:“把成功看得容易,將失敗不當一回事,勇于發誓而怯于實踐,這大概是人們的通病!”
小小的故事,真誠的教導,睿智的人生,積極的態度,劉墉大師展現了太多的經典給我們,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用人生去品味。
書里除了很多很多經典之外,讓我們讀者回味的亮點也是無處不在,這本書沒有唯一的主人公,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更沒有美輪美奐的愛情故事,但是,我相信,里面一定會有吸引你的地方。
特別推薦此書,還望與同學貌勉。
《螢窗小語》讀后感 篇4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劉墉的《螢窗小語》。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喜歡以小見大,從生活的鎖鏈中悟出人生的真諦,深入淺出,耐人尋味。
其中《生與死》這個故事讓我最有感受,說的是當我們被生下來的時侯,高興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親朋好友。當我們死后,痛苦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們的子女和自己的親戚朋友。我們不為生而高興,因為那時不知道高興。我們也不為死而痛苦,因為死后已沒有感覺。我們無法為生而發言,因為那時我們已被生了下來。不論被生在富;筘氋v的家庭,被生為白,黃或棕,黑的種族。我們都沒有資格決定:我們無法為死而流淚,因為在抗議,還是要死。堅貞愚劣,偉人凡夫,我們總得交出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不已,我的眼睛都濕潤了 。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從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已經被時間的年輪所控制了。如果你不愛惜時間,那么就等于慢性自殺或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要珍惜時間和愛惜時間,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充實。我們要愛惜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如饑似渴的讀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