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練字讀后感(精選3篇)
王獻之練字讀后感 篇1
今天,我讀了《王獻之練字》,有很大的收獲。
故事里講了王獻之八九歲的時候,寫的字就非常好。有一天,他在一張紙上寫了一個“大”字。正在他寫的時候,王獻之的哥哥叫他去玩,他就丟下筆出去完了。爸爸看了他寫的字不好,就給這個“大”字加了一個點,變成了“太”字。
王獻之的媽媽叫他把練得字拿給她看,王獻之就把剛才寫的字拿給了媽媽看。媽媽看了看,說:“只有‘太’字的那一點像你爸爸寫的。”然后,王獻之去問爸爸寫好字的秘訣。爸爸說:“你把院子里那xx大缸水寫完了,你的字就寫好了。”終于,王獻之成了大書法家,人們都稱他和他的爸爸“雙王”。
我想起有一天,老師出了一個簡單的字,我就很快地寫完了。結果,我卻得了個“乙”,我的臉紅了。老師說:“你看字都歪出格了,你一定要天天練字才行。”聽了老師的話,我就開始天天練字,刻苦學習。以后,只要老師讓寫字,我都會的“優”,老師還表揚了我。
我一定要向王獻之一樣天天練字,刻苦學習。
王獻之練字讀后感 篇2
今天上午,我讀了《王獻之練字》這篇文章,讀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王獻之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從小就跟父親練習書法,獻之很聰明,八九歲就寫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們的夸獎,他漸漸地自滿起來。
有一次,他向父親請教書法的秘訣,父親把他帶到后花園,指著園里的18口大水缸說:“你不是問秘訣嗎?秘訣就在這18口大水缸里,你把這18口大水缸里的水寫完就知道了。”從此,王獻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勤學苦練,終于成了大書法家。
王獻之的成功是靠他自己堅持不懈、勤學苦練得來的,由此聯想到自己,我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學的很好,老師也經常夸我。可是后來學的單詞越來越多。記得也越來越多,我就不想學了,所以成績也一直下降。學完這篇文章,我要向王獻之學習,在學習上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把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上去。
俗話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無不在事業上具有頑強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著既定的目標,義無反顧地邁進,從而成就美好的理想。
王獻之練字讀后感 篇3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其中小兒子最喜歡練字。他在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正在練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伸手握住他手里的毛筆,竟然沒有拉動。王羲之認為王獻之握筆有力,高興地對家人說,他將來有大出息。王獻之聽了也很得意。
又有一次,王獻之在宣紙上練字時,不小心將墨汁灑落在宣紙上,大家都覺得可惜。而他不慌不忙的用清水滴在墨汁上,讓其稍微變淡后,作起畫來。不一會兒,就畫出一頭栩栩如生的小牛,引得周圍的人齊聲叫好。那個時候,王獻之便有些驕傲起來。練了兩年字,王獻之把字給母親看,母親說有點兒鐵畫的感覺了。后又練了一年,他又寫出一幅字,給母親看,母親又說銀鉤有點感覺了。又過了大半年,他挑了其中最滿意的一幅給父親看,王羲之只在“大”字下加了一點。他又不明所以,便拿給母親看,母親說很好,尤其是“太”字下面的一點,最像你父親的。王獻之聽后,知道自己的書法水平與父親還相差得遠呢。從那以后,王獻之以謙虛,勤奮的態度,每天堅持練習,“十八缸水”讓他練就了成功,最終和父親合稱為“二王”。
看完以后,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希望,堅持可以使渺小變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