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通用12篇)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1
我喜歡讀《哈佛家訓》,不但因為書中的故事生動感人,而且讓我學到了很多人生哲理。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當我讀到“成功就站在失敗后面”這個小故事時,我明白了林肯為什么能當選美國總統。當他競選州議員失敗,競選美國國會議員名落孫山……接二連三的挫折向他靠近時,他沒有氣餒,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在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林肯的成功,不就說明“成功在于堅持”的道理嗎?
從林肯的故事中,我想到了爬馬巒山,當我爬到半山腰時,抬頭向上看,瀑布從陡峭的山崖傾瀉下來,崎嶇的山路兩旁又沒有扶手,讓人感到膽戰心驚。“還是回去吧,不往上爬了,”我心里暗暗想。當我看到有幾個同學已經到了山頂時,我便鼓起了勇氣,繼續往前,終于到了山頂。我欣賞到了靚麗迷人的風景,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2
這個暑假,我讀了《哈佛家訓》一書,此書是威廉·貝納德所編,是一部優秀的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所有人的修身指南。
在這厚厚的一本書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六個孩子和一道選擇題”,一個名叫菲拉的女教師接手了一個由二十六個孩子組成的的班級,這26個孩子都有不光彩的歷史,學期開始的第一天,菲拉給孩子們出了一道選擇題:
在下面三個候選人中,有一位會成為眾人敬仰的偉人,你們認為會是誰?
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嗜酒如命。
B。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約一公升白蘭地,有吸食鴉片的記錄。
C。曾是國家的戰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習慣,熱愛藝術,偶爾喝點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
毋庸置疑,孩子們全都選擇了C,而菲拉的答案讓他們大吃一驚: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B是溫斯頓·丘吉爾,C是阿道夫·希特勒。菲拉用一道選擇題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一生:他們有的當了心理醫生,有的當了法官……
《哈佛家訓》告訴我:夢想貴在堅持;當人失落時,一句由衷的贊美就可以讓他重拾信心……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3
在人的一生中,永遠不會一切都順順利利的,但只要記住:人生永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痛苦、一個是快樂。而選擇快樂的人,往往做事會有更大的成功幾率!舉個例子:有一個人叫喬,又一次他被搶劫了,腹部中了三顆子彈,他被送進醫院做手術,他的朋友和同事們都很擔心他,可是不久他就痊愈了。
有人問他在醫院做手術時都想些什么?他說:我在想,我當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痛苦、一個是快樂。我選擇了快樂,所以我對醫生們說:”啊!我過敏!我對子彈過敏,我對孤獨過敏!“
醫生聽了都哈哈大笑,結果手術很成功!這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任何的艱難險阻,只要我們選擇快樂,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任何困難都會化解的!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4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位著名演說家拿了一張10 美元鈔票說:“誰要這10 美元?”有很多人舉起手來。
他把鈔票揉成一團,又問:“誰還要這張10 美元?”還有人舉手。
他又把鈔票扔在地上,用腳 蹍 它,又問:“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從這個故事上,我體會到了,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們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但是在別人眼中,我們可能是別人的榜樣,無論骯臟或潔凈,衣著整不整,我們依然是無價之寶。就像那10 美元一樣,無論怎樣去毀它,它依然不會貶值。一個人,無論別人怎樣說你,他們可能沒有發現你的缺點,當他們知道你的優點的時候你可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5
一本好書,像一位老師從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墻角,駛向廣闊海洋。一本好書,像一顆甜甜的糖果,吃到嘴里甜滋滋的,讓人回味無窮。一本好書,像一張蹦蹦床,讓我們像更大、更高、更遠的地方飛去······三百年間哈佛大學走出了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億萬富翁,以及為國家做出偉大貢獻的人,現在人們一說哈佛大學,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對兒女的期望,希望他(她)們能早日考上哈佛大學,一開始,我對這本樹毫無興趣,一位它是寫如何教育孩子這樣單一、無趣的書,可是后來它以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簡練深刻的博士點評,讓我愛不釋手,老師讓我們看前50頁我卻看到160頁 。
這本書以它“神奇的魔力”吸引了我,讓我手不釋卷,這本書的小故事很多都貼緊事實,比如160頁的《爸爸的責任》。它的內容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總而言之 ,言而總之,就是你能從雞蛋里面能挑出骨頭來,也不一定能從這本書中挑出毛病 , 這本書的確很吸引人,如果你不信,那就買本自己讀讀看,看看到時候你承不承認我的話。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6
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腦海里浮現著許多搞笑畫面,讓我難以忘懷。
《一道受用終生的測試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大概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在暴風雨晚上,自己開著一輛豪華轎車,到一個車站,看到了三個等公共汽車的人:一個將要死的病人;一個救過你醫生;一個異性,如果錯了,一輩子后悔莫及。車里只能做一個人,你會選擇哪個?有人說是異性;有人說是病人;有人說是醫生。一個獨一無二的回答:”讓醫生開車,帶著病人去醫院,自己留下來,和那個異性等車。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我。那是一個中午吃飯的時候,哥哥貿然的問我:“如果咱媽和你媳婦掉進河里了,你會先救哪個?只能就一個。”這個問題讓我不知所措,媳婦,媽媽,媳婦,媽媽。兩個答案來回在我的腦海出現。我回答:“我先就媽媽,可是,話又說到前頭,救過媽媽以后,我在跳進河里就媳婦。寧愿自己淹死,也不愿親人淹死。”我這個回答讓他們刮目相看。
這個問題也有兩個答案,大部分的人救媽媽。救媽媽的原因:媽媽只有一個,淹了就沒了。媳婦呢,沒了再娶唄!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7
今天,我將作業寫完后,覺得沒有事情可干,便打開了我的《哈佛家訓》認真地讀了起來。可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深有體會。
這部分講了一個故事。京劇大師——梅蘭芳很謙虛,從不因為自己是著名的演員而自傲。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人觀眾叫道“不好”。這時,梅蘭芳立刻將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當老人提出問題后,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道謝。以后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為“老師”。
一個人越謙虛,進步越快,就越能正視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就有機會突破自己的局限。因為自己是有局限的,這個局限要破除,只有正視這個問題,才可以謙虛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突破自己的局限,在每一次的突破中使自己成長。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要讓謙虛伴隨著人生中的每一次脫變。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8
《哈佛家訓》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我最喜歡《南瓜和鐵的較量》這個小故事。
美國麻省一間學院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它逐漸長大時能抗住多大由鐵圈給予它的壓力。最后,小南瓜超出人們的想象,它能抗住5000磅的壓力!
小南瓜的潛能真大!有一件小事讓我認識到我的潛能也可以很大。我經常到小公園玩,那里有一塊光溜溜的大石頭。很多小朋友都能爬上去,但是我爬了很多次都沒能爬上去。后來,媽媽教我助跑,我鼓起勇氣爬了上去。我成功了!
假如南瓜能夠承受如此大的壓力,那么人也一定能夠承受。生命的潛能永遠大于我們對它的估價!小南瓜行,我也行!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9
最近,我讀了由美國作者威廉·貝納德編著的《哈佛家訓》。其中,《老紳士的考驗》一文讓我很喜歡。
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紳士要找一個男仆。他經過考核后,確定了四個人最后面試。老紳士讓這四個人先后進一間屋子,各自坐一會。第一個進房的人看見一個罩子,很好奇,他打開一看,是一堆羽毛,飛了一屋,他落選了。第二個人因為偷偷吃了一個櫻桃,也被打發走了。第三個人因偷打開了一個沒上鎖的抽屜,同樣被趕走了。最后一個人進了屋后,靜靜地坐了二十分鐘,被錄用了。
是啊!很多人都有窺視的沖動。這種沖動起初是無意識的行為,不過是一種好奇;但這種好奇會發展成習慣,變為一種癖好;有一天,當這種習慣變成性格的時候,就變成了可怕的貪婪。
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你看見人家有個你喜歡的東西,你趁人家不在的時候“拿”走了,就是貪婪,就是偷。如果你在人家在的時候借來,那樣,性質就不一樣了,那樣,就不是壞事了。所以說,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才能動人家的東西,不能特別貪婪。
大家也要看看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10
在這幾天里,我一直在讀一本書,它就是《哈佛家訓》 。
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一個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其中,哈弗大學先后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一條小面包。它講的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過來,對他們說:“你們每天都可以來哪一條面包”。
每天早上,這些饑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著面包籃你推我嚷,都想要最大的面包,他們把拿到了面包,就慌忙跑開了。
只有格林琴 ,既沒有跟大家爭吵,也沒有與其他人爭吵。等其他人離去之后,才拿起一條最小的面包,他從不會忘記請問你面包師的手便是感謝。
有一天,媽媽切開面包,發現里面藏有有幾枚嶄新的銀幣,媽媽說:“格林琴,一定是面包師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掉進去的,去把錢親自交給好心的面包師!”
當小姑娘把銀幣送回去的時候,面包師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特意放進去的。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你幸福的。”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11
暑假至今,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難以忘懷,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六顆子彈》這篇故事了。
里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卡爾森被一位拿著左輪手槍的瘦小男子打劫了,把卡爾森身上的貴重物品拿走了,當男子正要離開之際,卡爾森以不好向家人交差的理由,讓男子在卡爾森身上的六個部位分別打了一槍,這時,卡爾森向男子要回貴重物品,男子舉槍威脅,卡爾森笑著說:“沒子彈了。”于是,貴重物品物歸原主。
讀了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件趣事:“那年我5歲,哥哥7歲。他每次都出去玩,可是都不帶上我,每次出去的時候,都要鎖上門,這天,他又要出去玩,頑皮的我趁早把鎖給偷走了,好讓他鎖不上門,為了不讓他看出破綻,我還是像個跟屁蟲,一直跟著他,他又要鎖門,但是四處都找不到鎖,于是,不過那么多了,玩要緊,他丟下門,去玩了,我也跟著,他去哪,我也去哪,就這樣,我把哥哥弄得哭笑不得,我呢,卻在一旁哈哈大笑,于是,哥哥每次出去玩,都帶上了我
哈佛家訓讀后感300字 篇12
暑假里,老師向我推薦《哈佛家訓》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美國的威廉。貝納德。書本中蘊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滿懷著好奇心翻開書本,開始認真地閱讀起來。我讀完之后,感觸很深。其中有一篇《媽媽只收0美元》,使我非常感動。它講的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條法律:凡年滿14歲的孩子,必須身體力行為父母分擔家務。男孩湯姆幫媽媽干完家務之后寫了一張帳單,要求媽媽付他20美元報酬。媽媽看完紙條后,隨手在上面添幾行字,于是湯姆就看到了媽媽寫給他的這樣一張帳單:媽媽含辛茹苦地將湯姆懷了10個月,媽媽教湯姆走路、說話,媽媽每天為湯姆做好吃的食物等等,湯姆應付0美元等等,合計0美元。這張紙條,至今仍被湯姆珍藏著。它告訴湯姆,真正的愛是沒法計量的。同時這也使我清楚明白了,媽媽為什么如此慷慨,因為她愛得太重;媽媽為什么如此寬容,因為她愛得太深。等我們心中有了媽媽那樣的愛時,我們也會只索取0美元。
我們這些小朋友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嬌生慣養認為父母長輩、老師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我讀了這本書里的文章,使我懂得了,應該從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做起,為媽媽捶捶背,給父母寫感謝的話,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要努力學習,不給老師添麻煩,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長輩、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沒有哪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那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向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秘。